logo
天风赵晓光今天分享:明年6-9月或迎来整个科技行业的主升浪,未来出现一家100万亿美金市值公司也并不夸张
===2024-12-12 17:57:38===
作为一个超级入口,它能带动整个产业链新的机会。 赢家是 利用AI赋能的各行各业 第三个,在传统行业中,我们可以看到,最近像“AI+营销”、“AI+律师”、“AI+保险”、“AI+教育”,这些行业已经开始了。 但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在各行各业中,人工智能推动的创新,都是刚刚开始。 对于在 To B 的应用,有两个重要的结论: 第一个结论就是,并不是那些技术公司会成为未来的赢家, 而是传统行业中这些各行各业的公司,会利用 AI 、利用大模型的能力来成为赢家。 第二个结论就是,我们不要简单地站在节约成本的角度去理解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未来对于产品的定义、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全流程、全体系都是重新的颠覆。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过去我们研发一款半导体材料可能要三年的一个周期, 现在有了AI的赋能之后,这个周期已经变成了 10 天,或者是更快的速度。 最近有传统能源企业高管主动联系我,想找这种做材料相关的大模型技术的公司合作。 有位北航教授做的 AI 材料公司,目前已经跟 5 家上市公司达成意向,成立合资公司,成立人工智能的材料研究院,用AI的技术大幅加快材料的研发。 这一点是一个非常明确的趋势。 AI不仅是替代劳动力,更重要的是,它重新定义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全过程。 如果大家觉得挺难理解,我给大家推荐一下 B站, B站上有很多非常好的科普,让大家用比较快的时间很好地去学习到这些领域的核心。 未来最大红利 就是科研产业化 第二个我想讲的主题就是,从中长期看,中国会进入一个非常大的红利,就是科研红利。 过去中国的产业发展经历过几波红利,第一个叫劳动力红利,第二叫工程师红利。 但是,未来这些红利应该都已经结束了。 在十多年前,中国一个工程师的成本是 30 万,美国是 65 万,现在我们工程师的优势也不明显了。 未来最大的红利,就是科研产业化。 无论是看美国、日本的经验、欧洲的经验,还是看中国过去的发展逻辑, 我相信,科研产业化,是中国未来走出房地产之后的经济周期最大的一个解,甚至可能是唯一的解。 做科学和做企业,它要求的禀赋是不一样的。 科学家就要足够的专注、足够的聚焦,围绕一个领域不断深度地深入。 而企业家,大家都知道,他应该是发散的、是要有很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人的整合、客户的整合、渠道的整合、技术的整合。
=*=*=*=*=*=
当前为第3/4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