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中科创星米磊:坚守技术信仰找寻颠覆性创新
===2025-1-22 7:58:02===
  2019年夏季的一天,下着小雨,郭亮良说自己“偷了个懒”,与投资人约在自己家附近的咖啡馆见面。   这是郭亮良第一次见投资人,彼时做了多年工程师的他刚离职,想要自己做一家传感器公司,做“连接真实与数字世界的桥梁”。   见面前,郭亮良在脑海中想象的本次投资人模样是“金融范、西装革履、皮鞋锃亮……”   结果却是“短裤、polo衫,还有一副碳灰细框眼镜”——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就这样与郭亮良认识了。   “他对我未来的营收、利润不太感兴趣,一直在和我聊技术以及产品的底层逻辑。”郭亮良回忆说。   “你当时并不关心他的公司未来5年业绩怎样吗?”记者问米磊。   “我们一定得先把技术聊清楚。”米磊说。   “你也没给他一些承诺,比如业绩、估值?”记者又问郭亮良。   “那时如果说了,就是在忽悠他。”郭亮良说。   两人第一次见面后不久,瑶芯微注册成立,中科创星投出1000万元。再接着,就是一个双向奔赴的故事。   2024年,中科创星一年投资超过70家硬科技企业,瑶芯微此时的估值已超过数十亿元。   在采访现场,米磊和郭亮良俨然是认识多年的老友。一壶茶、三个杯子,两人和记者谈论的话题是,近两年大火的硬科技,究竟需要哪种投资人。     “技术改变世界”   “最近几年,很多人问我一个问题,就是投资硬科技是怎么坚持下来的。”米磊是硬科技投资理念的提出者。   2010年,身为技术人员的米磊提出了硬科技的理念,呼吁业界关注关键核心技术。   查阅互联网上有关米磊的报道,确实正如其所说,十几年来,他一直在为硬科技“布道”。这场马拉松式的硬科技理念“布道”动力之源来自于何方?   “人类文明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技术进步史。”米磊无比笃定:技术改变世界。他直言“有了技术的知识价值,一定会创造经济价值,这是我们的信仰”。   因此,在第一次见到郭亮良时,哪怕那时他连一张营业执照都没有,连一个产品的形态都没有形成。一杯咖啡过后,米磊内心便认定可以投资。   郭亮良创办瑶芯微的第一站是做硅麦芯片以及消费级的功率芯片,属于短周期、快迭代的消费电子芯片。“当时我们觉得这类芯片可以和海外厂商进行竞争,出于先让公司活下来的角度,先布局了消费级功率芯片。”郭亮良说。   然而,创业第二年,郭亮良便做出转型的决定:进军高端功率芯片,做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以及新能源汽车的硅基功率
=*=*=*=*=*=
当前为第1/3页
下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