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创星米磊:坚守技术信仰找寻颠覆性创新
===2025-1-22 7:58:02===
器件。一直以来,这一类型产品好比大功率机械设备的“心脏”,是光伏、风电、储能等新能源领域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
郭亮良这一决定当时让不少周围的人“惊掉了下巴”。彼时,消费电子的生意可以赚得盆满钵满,而且瑶芯微产品也已实现量产。放弃一条坦途,选择一条许多企业都曾折戟的荆棘之路,着实令人费解。
“要关注未来,不要只看‘倒车镜’,向未来看,机会是无限的。”正如米磊对人类历史的观察,他认为,人类史上的四次工业革命本质上是“机-电-光-算”。现在,已进入属于人工智能(AI的时代。
当米磊回忆起郭亮良的这一决定时,他起初确实有些担心,但看到郭亮良对产业趋势的判断,并且按时完成了商业计划书的既定目标时,他很坦然地接受了郭亮良的意见。
“投资一个早期的硬科技企业如果单纯算‘财务账’是算不过来的,所以很多财务投资人没办法下手。”米磊经常提到ESK投资理念——“E”指经济价值、“S” 指社会价值、“K”指知识价值。
在他看来,做硬科技投资不是完全的财务投资视角,而且短期没有回报,先看到知识价值的增加,产品进入市场后才能看到经济价值的增加。真正的技术能够推动整个社会和文明的进步,比如英国制造商和工程师博尔顿投资了蒸汽机,这也是米磊的追求。
打造“雨林生态”
郭亮良告诉记者,他对自己的身价没有追求。因此,面对每轮融资,他不想单纯“拉估值”,希望找到一位伙伴型投资人,而非财大气粗的“甩手管家”。
“企业的发展一定有波峰和波谷,投资人怎么看待你往下走,非常重要。”郭亮良说,找到理念认同的投资人很重要,认同企业所处的产业,认同企业的价值呈现,而不是“趁风而来”。
米磊对此也深有体会。此前,他曾有过类似的创业经历,经历过投资人缺乏耐心撤资的情况。因此,他参与设立的第一只基金“西科天使一期”存续周期就长达11年。微光医疗、中科微精、华芯测控……中科创星已陪伴第一批硬科技企业超过十年。
对于中科创星来说,早期资金只是做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切入口,搭建共性技术服务平台,聚集各类创新要素,构建硬科技创业“雨林生态”是助力硬科技企业壮大的关键一步。
据米磊介绍,在推进光子技术成果产业化过程中,发现找到共性技术平台是光电芯片类初创企业在产业化过程中遇到的重要难题。2015年,中科创星参与发起专业化共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陕西光电子先导院,为早期光电芯片类企业解决“流片难
=*=*=*=*=*=
当前为第2/3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