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基金李波:从期权思维出发重视可转债配置价值
===2025-3-3 9:05:46===
.TRS_Editor P{font-family:;font-size:15pt;}.TRS_Editor DIV{font-family:;font-size:15pt;}.TRS_Editor TD{font-family:;font-size:15pt;}.TRS_Editor TH{font-family:;font-size:15pt;}.TRS_Editor SPAN{font-family:;font-size:15pt;}.TRS_Editor FONT{font-family:;font-size:15pt;}.TRS_Editor UL{font-family:;font-size:15pt;}.TRS_Editor LI{font-family:;font-size:15pt;}.TRS_Editor A{font-family:;font-size:15pt;}
李波,7年从业经验,2023年开始管理公募基金,具备丰富的固收研究经验,尤其擅长可转债投资研究。曾任海通证券研究所固定收益分析师,2020年加入中欧基金,现任中欧基金多资产及解决方案投资部基金经理。
“2017年我刚入行的时候,可转债还是相对小众的投资品种,全市场仅有几十只标的,关注者寥寥。”来自中欧基金多资产及解决方案投资部的基金经理李波回忆,“近两年,随着固收资金对可转债的配置需求激增,可转债‘进可攻、退可守’的特征已经使其成为了震荡市中的重要配置品种。”
多项数据显示,可转债市场近期呈现“春意盎然”的景象。以中证可转债指数为例,该指数自2024年9月下旬以来持续走高,2月25日中证可转债指数收于433.33点,创下2022年3月以来的新高。记者梳理数据发现,受益于可转债市场的回暖,多只可转债主题基金2025开年以来表现不俗。
可转债为何能够从相对冷门的品种慢慢成长为配置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资产?如何理解可转债市场近期持续走强的背后逻辑?站在当下,如何评估可转债市场在2025年的配置价值?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在近期采访了李波。他表示,尽管目前中证可转债指数已经修复了较长一段时间,但从溢价率、债券价格等多个维度分析,可转债市场的整体估值还有提升空间。展望2025年,受供需市场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可转债市场估值中枢大概率会进一步抬升,可转债仍然是当下
=*=*=*=*=*=
当前为第1/4页
下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