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基金李波:从期权思维出发重视可转债配置价值
===2025-3-3 9:05:46===
较具配置性价比的资产。
配置需求激增
2017年,李波进入券商研究所担任固定收益分析师,可转债成为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据他回忆,刚入行时的可转债算是“冷门品种”,机构投资者参与度低,市场流动性不足,但这一局面在2018年后发生了变化。“2018年可转债市场开始扩容,虽然市场持续震荡,但扩容为可转债市场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李波表示,2019年以来,可转债的“债底保护+股票期权”属性逐渐被机构发掘,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从“无人问津”转向“机构标配”。尤其在2020年之后,固收类资金对可转债的配置需求激增,“进可攻、退可守”的特性使得可转债成为了震荡市中的优选。
多年来,李波见证了可转债市场的起起落落,在他看来,可转债市场的每一个低点都蕴含着投资机遇。“历史上90%的可转债以转股形式退出,真正因信用违约退出的案例极少。可转债的定价核心是股票期权价值,而非信用债资质。”李波表示,“很多时候市场对部分可转债的担忧实为‘情绪错杀’,只要市场回归理性,可转债的期权价值会持续凸显。”
据李波观察,可转债市场当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机构资金关注。“从风险收益特征的角度,可转债填补了股债之间的空白,并且综合表现较好。2018年以来,市场经历了多轮波动,可转债相对波动水平较低,复合收益较好,是过去几年综合表现非常出色的资产。”李波表示,“哪怕在前两年权益市场走势比较震荡的时候,我们也没有悲观,坚信市场终会回归理性,可转债资产的弹性也会表现出来。”
2024年10月,李波曾公开表示,如果市场情绪进一步向好,信用风险担忧消失,可转债资产底部会整体抬升;对可转债转股的预期上升,期权价值也会陆续修复。在各类支持性政策的推动下,可转债的信用风险有所缓解,投资者对于可转债的定价思路趋于积极。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25日,李波管理的中欧可转债债券A近6个月来的回报率已经超过30%,同期业绩基准为15.29%。这得益于李波对可转债市场的深度探索与持续追踪。以2024年四季度启动的科技板块行情为例,李波精准捕捉到了“股价启动而可转债滞后”的非对称机会。“当时部分可转债价格非常便宜,溢价率不高,正股一旦启动,我们觉得可转债的弹性将显著高于股票,而下跌空间有限。”
用期权和量化思维做配置
在设定业绩目标时,与许多基金挂钩中证可转债指数不同,李波将万得可转债等权指数视
=*=*=*=*=*=
当前为第2/4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