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力位变支撑位?洪灏最新判断:港股已突破压力位,这一趋势会自我强化,但短期或会面临一些阻力
===2025-3-11 20:33:11===
(原标题:阻力位变支撑位?洪灏最新判断:港股已突破压力位,这一趋势会自我强化,但短期或会面临一些阻力)
思睿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洪灏,在昨天3月10日华夏基金举办的活动中,以“今年最逆共识的交易”为题,分享了对于市场的最新观点。
年初以来,中国的市场是全球表现最好的市场,
而美股的走势与中国市场截然相反,走出了几乎全球最差的行情。
洪灏表示,纳斯达克已经从最高点回调了大概10%,这个回调没有结束,依然在继续。
对于中国市场,投资报在节后报道过洪灏的观点,国际资金的轮动开始了,但港股还面临着去年高点这一强阻力位,具体点此查看;
而到现在,港股恒指已经突破了此前的压力位,洪灏在昨天指出,有理由相信,这个趋势的形成会自我强化;
但是,一些主要的科技股,它的超买指标已经达到了我们有数据以来最高的水平,这些都告诉我们,短期它可能会遇到一些阻力。
另外,从近期的表现来看,中国的宏观储蓄率已经开始下行,不再是弥补海外储蓄不足的一个最重要的动力。
这也说明,从去年四季度开始,海外资金的流向可能发生了变化。
这一方面来自于对资金投资回报预期的变化,
而另一方面,一些此前未结汇的资金,可能在此期间出现了回流。
经过上涨以后,一些科技股的超买指标已经达到了我们有数据以来的最高水平,这意味着在短期我们可能会遭遇一些阻力。
但进步总在波动中获得,相信今年的良好开局会同样带来良好的结果。
投资报()整理精选了洪灏分享的内容如下:
美股的回调
依然在继续
今年才过两个月,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全年逆共识的交易,它的演绎已经如火如荼了。
我们对比一下美国以外的市场和美国市场。
过去这么多年,美国以外的全球市场,它每一次见顶的时候,基本上都在同一个位置——
尤其是在2007年的11月份和2021年的6月份,这两个非常显著的顶部。
但是黄色的线,也就是美国市场,它的见顶曾经是和美国以外的市场同步的——
2007年11月份,当时美国市场占全球市场的市值占比大概不到20%。
但是,在美国科技七巨头起飞之后,美股在全球市场里的占比越来越高,现在大概占一半,甚至超过一半。
美国在全球市场里的权重不断上升之后,美国见顶的时间,就会比美国以外全球
=*=*=*=*=*=
当前为第1/4页
下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