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含“科”量不同 股票私募含“金”量迥异
===2025-3-14 0:49:40===
  ● 本报记者王辉  近期A股市场以科技为主线,展开了一轮个股与指数的强势共振行情。然而,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执行主观多头、量化指增两类股票多头策略的私募机构,近期业绩表现却出现显著分化。以腰部、头部管理人为例,表现居前的主观多头策略年内收益率已超过20%,表现较差的开年以来尚未实现正收益;量化指增策略方面,表现居前的超额收益率接近10%,表现较差的则不足3%。在科技成长风格走强的背后,私募行业正经历着一场策略适应性的深度考验。  头尾差距较大  受科技成长风格持续走强、市场情绪稳步复苏等因素影响,近一段时间以来,股票私募机构投资业绩同步回暖,但分化趋势明显。  某渠道机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截至3月7日,在受监测的62家腰部、头部股票主观策略私募管理人中,拔得业绩头筹的广东某“准百亿级私募”开年以来已大幅盈利28.49%;而排名垫底的3家主流私募,年内亏损幅度均超5%。  在股票量化策略方面,该机构监测到超30家中大型量化私募在各策略线的业绩表现同样差异明显。其中,沪深300指增、中证500指增、中证1000指增三个主流策略的收益率首尾差值,分别为8.42个、11.40个、10.95个百分点,相关策略头名机构开年以来的收益率依次为8.42%、14.60%和19.21%。  另一家机构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28日,私募五大投资策略中,股票策略2025开年以来表现居前。其中,有业绩记录的8928只股票策略产品2025开年以来的平均收益率为4.62%,实现正收益的产品数量达到7081只,占比为79.31%。  排排网财富理财师夏盛尹表示,2025开年以来,头部私募展现出更强的策略韧性。量化策略面临高频同质化竞争,头部机构凭借策略因子迭代能力和算法优势,指增策略超额收益表现更好。执行主观策略的头部机构通过跨市场配置(如港股科技龙头+科创板硬科技品种)实现收益增强,而中小机构受制于投研覆盖面不足,不同管理人表现差异较大。  知名量化机构蒙玺投资表示,综合多方数据,今年以来不同规模的量化私募机构业绩呈现一定程度的分化,这主要体现在头部量化私募的稳定性更强,由于策略灵活性和市场适应能力等因素,中小型机构业绩差异较大。  业绩分化有迹可循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主观策略业绩分化的本质是对市场风格切换的应对能力差异。畅力资产董事长、投资总监宝晓
=*=*=*=*=*=
当前为第1/3页
下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