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基金刘安坤:由防御思维转向景气投资
===2025-3-17 8:47:33===
的,面对不同的宏观、微观因素,二者的权重是不一样的。过去,自上而下的配置思路在其投资决策中的占比可能超过七成;而随着2024年9月底市场情绪回升以来,自下而上的路径在其投资框架中的重要性正不断提高。
他表示,展望未来三年,他的投资框架将更加重视中微观层面的研究,中微观研究的比重甚至可能超过九成。其中,产业趋势研究占比将超六成。“未来三年,尤其是今年,整体的投资重心可能还是会回到产业趋势上。”他说,2024年9月底以前,市场整体投资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防御属性,但从近期的市场行为来看,这一属性正发生较大变化,市场很有可能再次回到景气投资占主流的风格中。
他解释道,之所以做出这一研判和改变,主要是因为看到中国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正出现一些实质性变化。这或将降低宏观层面因素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使得投资能够重新回到中微观研究框架得以奏效的环境中。
具体来说,在内部环境方面,虽然一些宏观经济数据的表现可能还未明显转好,但可以观察到的是,在降低房贷利率、出台稳增长政策、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等系列举措后,市场预期出现了积极变化。在外部环境方面,海外关税政策可能给中国制造业带来较大冲击的预期逐渐被证伪,随着DeepSeek、人形机器人等产品问世,中国科技发展水平与海外的差距正在缩小,这也较大提振了市场信心。
“因为我本身性格是偏保守的,所以为了适当平衡投资基调,我会有意识让自己在感受到乐观信号的基础上,再相对乐观一些。”刘安坤表示,展望后市,市场大概率将告别过去的单边向下行情,有望迎来震荡向上的新局面。在此环境下,他将更加重视从高景气产业趋势中,细挖关键环节投资标的,通过大量现场调研和财报研究,从业绩确定性、投资逻辑久期、市值空间等维度筛选个股。
加大科技投资比例
除了投研路径向中微观倾斜之外,落实到投资组合构建上,刘安坤也在近期做了一些调整。他表示,原本将投资标的分成三类资产进行研判的大框架并没有改变,主要是调整了内部分配比例,例如,加大对第三类资产中的科技板块投资比例。此外,他还进一步细化了对不同类别资产的投资思考。
对于第一类资产,即短期业绩确定性高、投资逻辑久期长的股票,他表示,这类组合未来市值空间或许会有天花板,但收益的确定性相对较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这是他偏好重仓的一类资产。但自2024年9月底以来,这类资产在他的投资组合中的比例正在下降。这背后也是出
=*=*=*=*=*=
当前为第3/4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