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量化私募开启新一轮募资 行业复苏与结构优化并肩同行
===2025-4-3 11:57:12===
。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当前量化私募行业整体管理规模尚未回到前期高点,全行业规模仍较历史高点存在约30%的差距,绝对额约在1万亿元上方,具体数值因统计口径不同而稍有差异。某百亿量化私募的市场总监表示:“这种未饱和状态,反而形成了良性竞争环境,超额收益的衰减速度明显慢于2021年的行业狂飙期。” 渠道力推 来自产品渠道的力推,也是量化私募实现这一轮复苏的重要一环。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当前各大渠道均在主推量化产品,量化产品的发行量以压倒性优势占据了私募备案榜前列。朝阳永续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在备案量前十的百亿私募中,量化机构占据七席。 多个渠道的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今年量化策略产品的销售比较受追捧,主要原因是量化的赚钱效应更强。 “一方面,今年以来整个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小票强于大票’的行情,小票的超额收益更好,很多量化产品因此表现出色,比如明汯、宽德等机构的全市场选股策略,更受客户认可;另一方面,去年以来,公募基金的吸引力不佳,债券市场自8月以后收益率降至2%,不少投资者都赎回资金转向权益类产品,其中大部分都配置了量化。”某渠道负责人说。 深圳某头部券商的一家营业部负责人称:“2021年,我们在A股高点帮助客户配置了主观私募、公募基金以及量化产品,4年后发现主观产品和公募基金仍在亏钱,只有量化产品是赚钱的。在资产配置方面,拉长时间来看,量化产品有更好的超额安全垫,不少客户也逐渐认可量化方法论的有效性。” 上海某头部量化私募负责人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当前,量化私募的复苏动能主要来自三个维度:首先是市场环境改善,日均万亿元的成交量为策略运行提供了充足流动性;其次是监管环境的边际改善,专业化的监管框架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明确预期;最后是管理人能力迭代,经历多轮牛熊考验后,策略迭代速度与风控体系明显优化。 行业转型 在遭遇多轮超额收益回撤的挑战后,量化私募也在反思中前行,行业发展逐步从粗放扩张转向了结构优化。 针对客户风险偏好分层,头部机构加速完善了产品线布局。以明汯投资为例,该公司搭建了低、中、高三种不同风险等级的产品线,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需求。其中,高风险产品线走量化多头的极简路线,包括全市场选股、股票精选系列等;中风险产品线包括均衡和精选CTA系列,低风险产品线则包括多策略对冲和中性系列。 “我们不再追求单一策略的规模扩张,而是通过产品
=*=*=*=*=*=
当前为第2/3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