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科技浪潮下的机构布局:有公募连发多只科技基金
===2025-4-30 15:28:27===
上涨83.11%,而工银上证科创50ETF(588050)近一年累计上涨33.69%。具体来看,工银港股通科技30ETF(159636)跟踪的是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该指数精选了30家研发投入强度超8%的硬核科技企业,相较其他港股科技指数,除互联网、高端制造、新能源等行业,还涵盖生物科技,有助于捕获科技催化下的港股医药机会,个股集中度较高,一季报显示份额已突破137亿,截至4月28日,Wind数据显示其最新规模已突破200亿,流动性优势突出。值得关注的是,在近期大幅调整后,港股市场整体估值再次回到历史的低百分位水平,在中国经济回升向好、上市公司盈利触底回升、流动性环境整体友好、科技产业逻辑催化等逻辑支撑下,中国资产吸引力有望持续提升,推动港股市场继续向好前进。而工银上证科创50ETF(588050)跟踪50只市值最大的科创板公司,科创综指ETF(589500)则跟踪了几乎所有的科创板股票,覆盖范围大而全,可以反映整个科创板的面貌。而经过五年的发展和壮大,科创板已经走上成熟发展的轨道,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硬科技”企业蓬勃发展,其核心成分股汇聚了半导体、软件开发、消费电子等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科技含量成色足,具有较为突出的高成长属性。主动投资方面,工银瑞信旗下科技行业基金的业绩表现同样可圈可点,一季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工银新兴制造(009707)近一年来累计上涨66.43%。此外,业内普遍认为,尽管外部关税存在较强的不确定性,但这并不影响科技板块的本质属性与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而且关税重构正加速全球科技产业链价值再分配。在半导体领域,美国限制性政策客观上激活了国产替代的乘数效应;智能驾驶汽车领域,我国龙头企业对美出口较少,而且通过海外建厂实现产能全球调配,实现新兴市场和欧洲市场的渗透;在互联网领域,我国互联网龙头企业在美营收较少,更多体现国内经济大beta,将会受益于我国未来对于经济的刺激政策和AI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发展。另一种选择虽然今年以来科技类基金收益表现抢眼,展望未来科技板块的成长空间也很大,但科技股自身高波动性也不容忽视。所以,从投资人的持有体验和最终收益来看,买入长期配置科技的全市场选股型基金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在工银瑞信的产品线上,就有这样的产品,比如工银研究精选(000803)。复盘历史持仓便会发现,工银研究精
=*=*=*=*=*=
当前为第2/6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