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龙:《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高屋建瓴 对公募基金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25-5-9 11:22:55===
行动方案强调以投资者为本,从“重规模”向“重投资者回报”转型,针对当前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行动方案给出了具体要求。对于基金公司来说,不仅要看重短期的规模增长,更要看重长期的投资者回报,这样才能更加长久,所以这次方案最关键的机制突破在基金经理薪酬、基金公司收入以及基金经理考核等方面,更加强调业绩考核,而不是规模考核。这样可以让基金经理、基金公司更加注重给投资者的长期回报,从而让公募基金成为投资者实现长期财产性收入的一个渠道。 方案提出,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形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拐点,这也是针对当前行业存在的经营理念偏差、投资者获得感不强的问题来提出的。未来三年,一个是在发行新的产品上增加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的新产品,在业绩考核上注重长期业绩考核,而不是短期考核。通过考核机制的转变以及新产品的发行,从而逐步扭转当前行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纠正这些问题,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 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挑战还是要改变基金公司的经营理念,从规模导向转向业绩导向,机构也需要在经营理念上进行重大的改变,从而能够让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运营模式优化与投资者绑定方面,建立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这一机制将基金业绩和公司的收入挂钩,让基金经理更加注重长期的业绩表现,而不是博弈短期业绩来增加规模。在产品设计的时候也要设定合理的业绩标准,防止出现业绩基准偏差较大的现象。 方案要求强化投资者盈亏情况在考核中的权重,这也会让基金经理在选股上和基金管理上更加注重长期的业绩表现,而不是短期博弈,这更符合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从长期做时间的朋友。 在考核评价改革与激励约束方面,在基金公司绩效考核以投资收益为核心、降低规模排名权重的要求下,机构应该重构考核体系,比如说降低规模排名在绩效中的占比,增加业绩排名的占比。 对于基金业绩排名的导向,当前评价体系可能比较看重短期的排名,以及一些不同产品类型放在一起排,这样会导致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比性其实不强,因为风险偏好和投资方向不同,所以放在一起排确实不太合理。而考核业绩排名也尽量长期排名,逐步淡化一年业绩的排名。 完善薪酬管理制度,如果基金经理管理得比较出色,可以给予适当的合理回报,而不能“一刀切”,否则的话可能会导致一些基金公司经理“奔私”,因为“奔私”的话就是股东分红,而不是通过薪酬,所以公募在激励机制上也要优化,从而能够在薪酬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来留住
=*=*=*=*=*=
当前为第1/3页
下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