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基金徐成城:重视长期持有体验树立指数投资责任意识
===2025-5-22 8:58:02===
作为银行系公募机构,兴业基金成立十余年来在固收业务方面积累了坚实的“家底”。随着债券收益率持续下行,市场对于权益投资特别是指数投资的需求与日俱增,兴业基金顺应时代发展、抢抓窗口期,从发展战略、人员配备、资源投入等方面发力,大力发展指数业务。
近期,兴业基金指数投资团队负责人徐成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详细回顾了近一年公司在拓展指数业务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作为指数赛道的“后发者”,兴业基金立足于公募机构的责任意识,积极把握指数业务转型机遇,致力于打造重视长期收益与持有体验的指数投资新业态。
完善指数产品矩阵
2024年,指数化投资风起云涌,兴业基金也将完善指数产品矩阵计划提上日程。
从2024年四季度到现在,兴业基金已经新发成立兴业上证180ETF、兴业中证A500ETF。此外,兴业上证科创板综合价格ETF、兴业国证港股通红利低波动率指数、兴业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兴业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兴业中证科技优势成长50策略ETF等系列指数产品均已进行储备,部分产品已获批等待发行。
徐成城介绍,在填补指数产品线的过程中,兴业基金主要遵循的是从宽基到策略再到行业主题的思路:“由于兴业基金在银行等渠道更具优势,此类客户风险偏好普遍较低,且倾向于长期配置,因此我们在布局时主要选择那些策略可解释度高、波动率相对较小且投资者持有体验较好的指数产品。在仔细把关后,后续无论是推广还是投教,客户的接受度都会更高。”
虽然同质化是指数业务发展绕不开的问题,但徐成城认为,其实同质化产品诸如中证A500ETF,可以利用指数本身的市场影响力,扩大推广范围。此外,在公司已具备一定禀赋的方向上,比如指数合作研发、客户结构等方面,可以努力做出具有差异化特征的产品。
国内指数业务发展初期,指数产品主要通过交易增加流动性,提高知名度,产生规模效应。随着红利、自由现金流、股债配比等指数逐渐走到台前,市场开始注意到这些持有体验更好的低波策略指数。这样的行业转型在徐成城看来,既是风险,也是机遇。
“现在越来越多的渠道开始重视投资者的回撤风险和持有体验,过去单纯靠锐度吸引客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公募行业将面临存量指数产品的更新换代,从产品设计、布局到资产配置、投教等环节都将面临巨大考验。”徐成城感慨。
战略支持指数业务发展
作为兴
=*=*=*=*=*=
当前为第1/2页
下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