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雷今天分享,今年出口估计负增长,促消费是一个必然选择,让收入增长超过GDP增速
===2025-5-26 8:43:43===
。
我们要进行宏观调控,如果现在大量地转移支付给地方,如果地方财政支出的效率又不高的话,那么我们宏观调控的效率也受到影响,
85%在地方,15%在中央,这个比例显然太低了?
我觉得应该50%左右在中央,这样的话,宏观调控才会让大家觉得更有信心,所以,这个比例关系我觉得还是要调整。
其次是观念的问题,因为经济学从某种角度来讲,是研究人的行为的。
我们对地方政府怎么考核,那也决定了地方政府官员的行为会怎么表现。
如果我们非常强调GDP,那么地方政府肯定重投资轻消费,因为大家通常都认为投资是快变量,消费是慢变量。
然后为什么又会涉及到很多重复建设问题呢?
那是因为我们在考核上面要确定高新技术产业、科技产业的占比要占到多少,
大家一哄而上,光伏过剩、锂电池过剩、电动车过剩是吧?
我觉得我们对于这种行为的管理很重要。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也专门讲到了,投资要注重于对人的投资。
我们还是要强调以人为本,对地方的考核应该要优化。
要加入这种对人的投资指标,对促消费的指标,对农民工城市化等等这些方面去思考。
关注人口流向
投资消费要顺应人口趋势
第四个方面,我觉得应该从当前人口老龄化加速和人口流动这样一种大趋势,来考虑如何促进投资和促进消费。
虽然户籍制度各方面也约束了人口的流动,
但我觉得它改变不了人口从农村到城镇流动,从北方向南方流动,从西部向东部流动,这样一种大趋势没法改变。
这样的话,我们如果要再投基础设施,那你要看看未来十年中国人口流动会怎么样?
如果中国的人口流动方向是从北往南流动的,那么我们对南方的投资是不是应该增加,
中国的高铁总里程要占到全球的2/3,中国的高速公路要占到全球高速公路总里程的45%,
中国的地铁要占到全球地铁总里程的43%以上,我们的5G基站要占到全球60%多。
所以,这些投资从理论上来讲的话都是有必要,但是不是符合提出来的要提高投资效益这个要求,
它现在讲的不是“效率”,是“效益”,
效益就要有收入,要有现金流。
如果说未来有些地方会成为像美国当年的铁锈地带,那么这方面的前期投资可能会出现浪费,
所以,我觉得农村人口的流向方面非常重要,
要布局投资,而不是说一厢情愿地,每个地方都应该要投。还是要有经济数据来衡量,用经济指标来衡量。
另外的话,从人口老龄化加速这样的角度来讲,
我想我们面对的是巨大
=*=*=*=*=*=
当前为第3/4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