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谁是科技指数中“最锋利的矛”?
===2025-6-9 10:36:01===
辑上都与TMT板块存在较大差异。 在产业周期上,医药股通常受集采政策、研发周期、专利保护、监管审批等因素影响; 汽车等消费股则与宏观经济周期密切相关,受消费者信心与可支配收入影响较大; 而TMT等行业则更依赖技术创新、产品迭代速度等,受AI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变化的驱动更明显。 在投资逻辑上,医药股重视研发管线、临床试验结果和“专利悬崖”,汽车股更关注销量数据、供应链管理和市场需求趋势; 而TMT行业则侧重技术领先性、用户数据及变现能力等。 这导致不同行业在市场表现、风险收益特征上明显不同。 以港股为例,TMT各行业内部的表现相关性达到0.95左右,而TMT与医药和汽车的表现相关性仅为0.7-0.75; 将不同行业混合在一起,将会影响指数的投资有效性和收益锐度。 由于各指数开发机构对“科技”理解的不同,港股科技类指数有明显的行业覆盖差异。 比如恒生科技、中证港股通科技、国证港股通科技等指数中有10%-20%的汽车权重; 恒生科技中有3%的家电股和3%的医药股,中证港股通科技和国证港股通科技中的医药股则分别有17%和13%。 相比之下,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具有更明显的行业聚焦性,纯度和锐度更高。 图3:各港股科技类指数行业分布对比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4月30日 集中度高 成长风格具备高弹性 对于喜欢做主题投资或者波段操作的投资者来说,往往更喜欢权重更集中、锐度更高的指数作为交易标的。 以标普500指数为例,其头部“科技七姐妹”(US-Mag7指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英伟达、特斯拉、脸书)贡献了指数的绝大多数上涨,扣除头部科技股后,标普500过去十年涨幅有限。 这是因为科技企业存在“赢家通吃”特性,这也要求在科技指数投资中赋予龙头股更高权重,从而更有效捕捉科技牛市的收益。 从港股四大科技类指数的前十大成分股占比也可以看出,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的重仓股权重集中,且代表性强,也更有助于精准把握科技股大行情。 图4:科技类指数前十大成分股对比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4.30,相关数据仅供展示,不做个股推荐 目前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的个股权重上限为10%,相比恒生科技(个股上限8%),集中度更高。其中,中国科技巨头小米、阿里、腾讯、快手、中芯国际、美团这前6大公司的合计权重就接近60%(59
=*=*=*=*=*=
当前为第2/4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