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QDII投资额度持续放宽 “港股+医药”成资金新锚点
===2025-6-30 9:32:31===
得55.81%、55.75%的回报。此外,易方达全球医药行业人民币A、工银新经济人民币分别累计上涨54.23%、53.16%。据证券时报记者观察,本轮涨幅居前的QDII产品,多数为港股医药主题。今年以来,港股医药板块强劲反弹,为相关产品贡献了显著的超额收益。汇添富基金称,本轮创新药的行情集中体现在港股,港股创新药表现要明显强于A股——年初以来“含H量”越高的指数,表现越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主要在于港股汇集了一批聚焦前沿的优质创新药公司。由于创新药早期研发投入巨大、研发周期长且不确定较高,因此亏损在商业化早期属于常态。2018年,港交所修订上市规则并新增“18A”,为没有盈利、没有收入但拥有发展潜力的生物科技公司创设了上市条件,从而吸引大量代表未来的优质创新药公司赴港上市。港股配置价值再受关注在港股创新药大幅上涨的同时,多家基金公司也纷纷提示了行业的中期投资价值与短期波动风险。汇添富基金表示,在出海加速、全球竞争力提升、政策护航、海外机遇等因素的助力下,创新药并非是短期的题材炒作,而是中期商业模式不断验证兑现的产业趋势变化。短期上涨较快,波动可能放大,投资者若遇行情回调,仍可积极关注创新药行业“DeepSeek时刻”带来的配置机会。该机构认为,经历大涨之后,创新药的短期交投情绪有过热迹象,按当下的估值视角来看,创新药估值偏高,但未有明显泡沫。短期而言,板块快速上涨后可能进入波动放大阶段,尤其本轮涨幅更大、对全球流动性更敏感、盈利稳定性相对较弱的港股创新药,波动可能较A股更大。中期来看,创新药的配置价值值得重视,若板块出现调整可以考虑配置底仓并通过定投方式加仓。富国基金同样看好医药与创新领域的中长期机会,认为港股作为布局“创新”的核心战场,可优先关注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前沿领域稀缺标的,如ADC、基因编辑等相关生物科技企业。同时,随着国内经济复苏,叠加创新药医保支付政策向商业化品种倾斜等利好,A股中具备出海能力的仿创药企、受益于国产替代加速的医疗器械龙头,以及受政策影响较小的中药消费品牌均有望迎来估值重塑机遇。就港股市场整体而言,兴业基金认为,港股资产未来依旧具备较大弹性,而且在AI、半导体、新能源以及创新药等科技领域拥有丰富的优质标的,而这部分资
=*=*=*=*=*=
当前为第2/3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