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展业多环节问题被点名 上半年收到180张罚单
===2025-7-5 6:41:28===
近日,中国证监会党委召开扩大会议提出,平稳有序防控债券违约、私募基金等领域风险。监管部门持续强化私募基金行业监管,《证券日报》记者根据中国证监会官网梳理,今年上半年,各地证监局共对130余家私募机构及其相关负责人开出180张罚单(根据处罚日期统计),私募展业过程中多个环节的问题“被点名”。 在受访业内人士看来,私募基金行业严监管态势持续,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以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未来,私募机构仍需合规展业。 被罚事由涉及展业多个环节 今年上半年,各地证监局共开具180张私募罚单,处罚事由覆盖私募机构开展私募基金业务中多个环节的问题。 在私募基金的募集和销售方面,基金销售人员、销售流程及销售对象均存在不符合相关规定的问题。例如,私募机构委托不具有基金销售业务资格的单位或个人从事资金募集活动;或违反投资者适当性,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同时,在销售过程中,私募机构还存在向投资者承诺保本保收益、使用夸大表述宣传私募基金产品等违规行为。 在私募基金的管理过程中,部分私募机构存在不按照基金合同约定进行投资运作、将所管理基金的部分投资管理权限让渡给他人以及侵占、挪用基金财产等的行为。在今年上半年的私募罚单中,还出现了私募机构聘用的基金经理资质不足,任前不具有5年投资经验的情况。 信息披露问题是私募机构被处罚的常见问题。其中,面向投资者的信息披露问题,包括私募机构未按合同约定向投资者定期披露净值、定期报告、关联交易,以及可能影响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其他重大信息等。此外,还有面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的信息报送问题,如未及时更新登记信息,员工人数、股东信息、办公地址等与中基协登记的信息不一致。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信息披露义务人披露的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私募投资具有较高专业性和复杂性,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依赖于充分且准确的信息,若信息披露不充分或不及时,投资者可能因信息不对称做出错误决策,遭受财产损失。规范的信息披露有助于构建公平公正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 还有一些罚单指向私募机构内部治理不完善。多家私募机构因为未建立有效的档案管理机制、未建立关联交易制度、实际执行的产品等级分类与制度不符、从事与私募基金无关的其他业务等问
=*=*=*=*=*=
当前为第1/2页
下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