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大摩邢自强闭门分享:预计中国今年可能继续降息15个基点,反内卷不停留在纸面上还要靠改革
===2025-7-8 22:08:11===
? 国内的政策以及消费、科技层面也面临很大的拐点和辩论。 过去几天,我先是在北京出差,参加了几场研讨会; 之后也在深圳以及今天在上海跟一些投资者、本地的企业家,就市场预期和热点辩论进行了交流。 很显然,大家都注意到,无论是中央层面的顶层设计,还是在南方,不管是深圳,还是上海等地制造业前沿的市场反馈, 都释放出了一个共同的信号; 甚至这个信号可以跟去年9月份,决策层开始试图打破通缩的初期尝试这些重要意义相提并论, 那就是改革和再平衡的议题,重新回到了决策层的中心舞台。 关税结构很难极大地改善 不敢投资的不确定性还会持续 首先我来抛砖引玉讲讲这三个话题。 第一个就是关税的大限。 贸易不确定性,它只是在被暂缓、被拖延,但并没有被解决, 所以反映在企业上,今年还是不敢投资的。 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东南亚等其他国家,跟美国贸易产业链息息相关的经济体,大家今年还是没信心、不敢投。 这是我们的基准情形,就是目前按下的暂停键,会延续维持当前的关税结构,但很难极大改善, 更没有一个基本上解决长期矛盾的一帆风顺的所谓“一揽子”方案。 所以,这种贸易不确定性只是一步一步往后踢皮球。 在这个过程中,对企业端造成的不敢投资的不确定性还会持续。 那这种情况之下,产业链今年遭到的打击就会更大,整个亚洲的出口链受到的压力会非常强。 最后一个情形就是跟大家纷纷都达成了协议,这种情形我觉得可能性偏小。 汇率不再是 这一轮中美博弈核心 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呢? 我想中国有个单独的所谓时间线,跟全球面临的7月9号还不大一样,咱们是8月12日。 因为这个过程中,中美之间又分别在5月10号日内瓦和伦敦六月上旬进行了两轮的谈判。 所以,中美之间现在设定的这个暂停键,是截止到8月12日。 在这个过程中,我想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从好的层面,你说中国跟美国形成一个非常强的共识,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有人把它称之为“广场协议2.0”或者“海湖庄园协议”可能性不大。 为什么中美之间很难达成类似的协议? 第一就是,其实汇率不再是中美博弈的核心, 不像“广场协议”阶段,当时美国主要就压着日本升值。 当前中美之间的贸易情况,背后是全球产业链的重构,背后是地缘政治的竞争, 背后是技术之间的管控和竞争,它已经早已超越了传统上汇率层面的调节工具。 人
=*=*=*=*=*=
当前为第2/5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