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崛起,兼具业绩与梦想的硬科技
===2025-7-10 17:41:24===
开讲讲)。未来会有越来越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药品进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释放更大的商业化价值;最后是科技股属性,新药本身就是硬科技。并且在我的理解框架里,创新药是散发式的科技股,因此很多标的在默默无闻的时候,其实具有很好的赔率。这类资产也是我们需要去研究和跟踪的,往往更适合在左侧布局。中国的创新药自15年7月22日药政改革以来,迄今满打满算也就10年。在这十年间,我们经历了医保扩容阶段,经历了CXO行业繁荣扩张,经历了投融资遇冷,新药审评审批趋严、也经历了过去两年的医药反腐。而今,创新药板块可谓轻舟已过万重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产业周期与政策周期共振的背景下,新药未来表现可期。很多投资人会问,为什么这次不一样?因为这一轮国产新药的发展不仅有内需层面腾笼换鸟的逻辑(即真正带来临床获益的创新药在国内有望快速放量),更有外需&出海的逻辑(新药更大的商业价值与空间大概率还是在海外);我们看到MNC(跨国药企)在25年-33年之间,有几十款重磅创新药将迎来专利到期,专利到期意味着仿制药的出现,也意味着商业价值的滑坡,上述几十款blockbuster都是销售峰值动辄大几十、上百亿美金,甚至有几百亿美金的重磅品种。而放眼全世界,能够对当下核心重磅产品进行迭代,促使海外大药厂报表持续增长的新药资产就在中国。我们看到PD-1 VEGF已经展现出下一代PD-1的潜力(以肿瘤免疫为代表的治疗方式全球规模超千亿美金),EGFR、Trop2靶向的各类ADC药物也能够在联用免疫药物后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细胞因子类融合蛋白、基因与细胞治疗,多抗等全新领域,中国也的确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全球创新药规模在万亿美金/年,美国市场占半数以上,投资和钓鱼一样,要去有鱼的地方钓鱼,对于创新药投资而言,就要投那些能赚美金的创新药。这也是我们认知的硬科技,美国市场是一个新药充分竞争的市场,能在美国市场依靠药效独占鳌头的新药,在国内也一定称得上硬科技!在这种背景下,国产创新药亟需价值重估,我们看到过去7年,医药全球医药交易总金额从2000亿美金不到,提升到3200多亿美金,这其中中国医药交易总额由不足百亿美金,提升至635亿美金,足足增长了6倍多。中国企业作为licenseout转让方的比例也由18年的6.9%提升至24年的18.9%,相比欧美企业我们向上的趋势很明显,这就是产业趋势,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
=*=*=*=*=*=
当前为第2/4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