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半年考上演“过山车”!多只基金规模暴涨又“高台跳水”,什么情况?
===2025-7-15 8:58:22===
后暗藏着复杂的行业逻辑与潜在问题,首要原因或是“冲规模”。“各家基金公司对这类ETF(如被视为战略品种的A500ETF产品)极为看重,公募的考核节点清晰,涵盖一季度末、半年、三季度末、四季度末等关键时间点。将规模做大可能主要是为了应对内部的规模考核。”此外,前述人士解读称,也有可能先做大规模以期提升流动性,为未来承接“国家队”资金铺路。而华北某掌管ETF的基金经理则对记者表示,规模猛增不一定是简单做大产品的原因,一方面“6·30”前后,市场有明显的涨幅,ETF作为可二级市场交易的品种,其交易费率上的优势及效率优势使得很多投资者会选择高频率的买卖ETF来把握市场短期的行情。另一方面,ETF作为较为透明的产品,其流通份额及流通规模情况会做到日频披露,因此阶段性冲规模的意义并不大。“不过冲规模并非没有可能,若从该行为来考虑,可能更多是基金公司层面的考量,而非产品本身层面,中证A500作为代表性较强的权益市场指数,或许能作为公司整体冲规模优选的指数产品之一。”该基金经理表示。“帮忙资金”亦需成本“帮忙资金”的身影在ETF份额暴涨暴跌过程中若隐若现,对产品以及持有人有何影响?前述基金经理解释称,若从成本角度考虑,资金可能更多地来自做市商,做市商有较为完善的对冲模式能一定幅度对冲帮忙期间的指数beta,帮忙资金能承担更少的波动。且做市商的成本基本分为占用资金成本、承担风险敞口成本、系统人员成本。“目前按照监管要求,做市费用由基金管理人自身承担,因此不会对基金资产造成影响。同时,由于ETF的实物申赎、实时补券以及多退少补等机制,产品的频繁大规模申赎对产品的仓位影响较小,因此对基金资产理论上也不会造成损耗。”而前述华南公募渠道人士透露,当前通过券商的“帮忙资金”成本模式已发生变化。以往多通过交易量兑付成本,如今交易量难以覆盖或操作不便,基金公司需真金白银支出。具体而言,基金公司通常以年化5%左右的成本从券商、私募等机构寻找资金,资金停留时间按天计算。虽然这部分成本由基金公司支付,但这种模式依旧存在侵害投资者利益的潜在风险。该人士表示,“帮忙资金
=*=*=*=*=*=
当前为第2/3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