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选错方向少赚一倍!医药基金首尾业绩差距逾120%
===2025-7-30 9:15:44===
),截至7月28日,最高者年内净值涨幅超120%,最低者为-3.08%,首尾差距已逾 120%。其中,128只基金年内净值涨幅超过50%,但也有139只涨幅不足20%。仅从名称来看,“医药”基金业绩普遍好于“医疗”基金,年内净值涨幅靠后的基金多为“医疗器械”“医疗保健”等基金,其中包含多只跟踪医疗器械或医疗保健相关指数的基金。“3月以来,出于地缘政治担忧,我们减持了前期重仓的CXO板块,过早切换为偏防御持仓,以红利、内需为主。”泰康基金经理傅洪哲在二季报中解释了业绩不佳的原因,其不仅在3月减持了CXO板块,还在4月错过了“新药+新消费”领域带来的大幅反弹。“我们在医疗器械、消费医疗、医药流通、零食饮品做均衡配置,并适当增配位置较低、具有科技属性的医药标的,对组合内涨幅较大的新消费和创新药进行了减仓。”创金合信基金经理胡尧盛等人在二季报中如是表示。可见,业绩表现相对没有那么突出的医药主题基金,要么减仓了创新药等最强上涨赛道,要么更偏向于医疗器械等其他医药赛道。短期风险正在积聚创新药板块大爆发后,行情还能延续多久?融智投资基金经理兼高级研究员包金刚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创新药延续大涨的核心逻辑离不开四方面:一是政策与支付端的双重利好;二是国际化BD(管线出海)成果显著,中国创新药今年以来在全球BD中的占比已升至40%以上,推动相关企业价值重估;三是多家创新药企扭亏为盈,基本面和业绩兑现,释放板块弹性;四是资金和市场情绪共振,包括连续流入港股创新药的南向资金,以及相关港股创新药ETF靠赚钱效应持续吸引资金流入。尽管创新药相关ETF近期价格屡创新高,但短期风险正在积聚。包金刚表示,“多只港股创新药ETF年内最高涨幅已超90%,其交易拥挤度极高;创新药板块本身具备高弹性特征,基金净值波动剧烈,易诱发投资者追涨杀跌,放大亏损;创新药存在研发失败等风险,国际化BD虽亮眼,但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延迟、临床失败等‘黑天鹅’事件不可忽视。”虽然医疗器械、医疗保健等细分板块没有创新药那般强势表现,但近期有券商认为,这些板块估值较低是配置的优势。东海证券研报
=*=*=*=*=*=
当前为第2/3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