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基金“王者归来”,火爆行情还能持续吗?
===2025-8-2 21:05:52===
。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 8.85%,该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健康产业指数收益率*60%+中债综合财富(总值)指数收益率*25%+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收益率(经汇率调整)*15%”。在二季度主动权益基金整体遭遇净赎回、总规模下降时,工银健康产业仍被净申购,规模增长22.45%。工银健康产业上半年相对基准有显著超额收益,谭冬寒和丁洋在二季报中认为,主要是因为超配了创新药板块。此外,因为港股创新药和创新药产业链公司相比A股仍然低估,该基金相对基准超配了港股相关公司。与工银健康产业类似,工银新经济人民币也是重仓创新药,不过它是一只QDII基金,成立于2018年,2022年谭冬寒接手后全面转向医药方向,在2023年底开启重仓创新药的布局,但直到一年后的2025年才终于迎来创新药大爆发。工银新经济人民币上半年收益高达52.92%,其中,二季度当季基金规模翻了一倍,达到0.94亿元。主要受益于该基金重仓创新药,尤其是今年表现抢眼的港股创新药,占比近六成。对于今年创新药基金净值快速拉升,谭冬寒在基金二季报中分析,“二季度创新药表现出非常抢眼的结构性牛市行情,主要原因是多个重磅BD(Business Development‌,商务拓展)交易落地,ASCO(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等重要学术会议上中国分子展示出超预期的成果,资本市场更加认可中国创新药产业的竞争力,开始给予创新药公司的管线更高的估值。”赵蓓在二季报中认为,今年年初,中国创新药行业迎来了自己的DeepSeek时刻:中国的创新药产业链相关公司已经在全球处于领跑位置,创新药研发公司也已经在世界舞台绽放。此外,“中国研发,海外授权”的创新药分子已经成为跨国药企研发管线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25年二季度中国创新药企和跨国大药企达成的多笔重磅海外授权交易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看好创新药结构性行情当前投资人关注的是:经历上半年大爆发后,创新药股价泡沫化了吗,行情是否可持续?从近期最新观点来看,医药基金经理们继续看好创新药的结构性行情。谭冬寒认为,医药板块在去年9月已经迎来了拐点。“从当下国内创新药市场规模来看,国内进口创新药和国产创新药加总的规模约 2000亿元人民币,未来或仍有较大空间。”谭冬寒说。在二季报中,谭冬寒表示
=*=*=*=*=*=
当前为第2/4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