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从“集体躺赚”到“精英游戏”公募打新策略“豹变”
===2025-8-4 10:10:44===
化多因子选股为策略基础,积极参与科创板、创业板打新等事件性机会,追求长期稳健的超额收益。”Wind显示,该产品今年6月获配科创板新股影石创新,7月获配科创板屹唐股份,首日都有翻倍以上的涨幅,2024年下半年,该产品获配科创板拉普拉斯、先锋精科、合合信息,创业板无线传媒、上大股份等新股,均为产品贡献了超额收益。   “报告期内,IPO发行维持常态化节奏,相关政策有所回暖,市场预期向好。受供需影响,叠加新股发行定价估值中枢相对克制,新股上市涨幅表现较强。”长盛盛崇混合基金二季报显示:“本基金2025年3月以来转向沪深300指数化策略的稳健配置。在满足新股网下申购的沪深股票市值要求后,积极参与新股网下申购,获取打新收益增强。”   公募打新策略演化   根据相关规定,公募基金属于网下打新A类投资者,拥有优先配售权。但是近些年,伴随市场和监管环境变化,公募基金参与打新的策略经历了调整和演变。   “在2019-2021年网下打新制度红利期,2亿元股票市值A类账户可以依靠网下打新获得10%以上的收益贡献。”中金公司研报显示,“预计2025年,2亿元规模A类账户的A股(不含北证全年打新收益贡献或为4.54%。”   据了解,传统的公募“打新基金”流行两种策略。一种类似“固收+”策略,即灵活配置型基金因其仓位调整的灵活性(股票仓位0-95%,通常只保留5%-10%的股票仓位用于满足打新底仓要求,其余资金配置债券,加之打新收益增厚,形成“低波动+打新增厚”的收益模式。   另一种是“指数+对冲”的策略。例如,基金通过配置上证50等指数成分股作为底仓,满足沪市新股申购的市值要求,同时做空相应指数的股指期货,以此对冲掉底仓的市场波动风险;同时主要精力用于打新。这种策略的重点在于,通过精准对冲,可以将投资组合的收益来源锁定在纯粹的打新收益上。   “过去,公募‘打新基金’凭借低风险、高收益的特点,成为银行理财资金和保险资金的重要配置选择。”业内人士称,“不少基金公司选择走‘捷径’,大量发行打新策略产品,相当于成为银行和保险机构的打新通道。然而,单一的打新策略基金在市场突变时暴露了其脆弱性——当市场下跌、IPO放缓后,大量资金迅速撤离,只留下规模缩水至几十万、百万元级别的‘空壳’基金。”   当前,虽然IPO打新再度变得火热,但在多重因素影响下,打新策略已经褪去光环,不再是基金产品的主要收
=*=*=*=*=*=
当前为第2/5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