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集体躺赚”到“精英游戏”公募打新策略“豹变”
===2025-8-4 10:10:44===
益来源。
究其原因,公募基金资深人士表示:“一方面,是网下打新收益水平明显下降,从早期的6%-7%,甚至10%,降到目前的2%-4%。另一方面,IPO打新监管趋严,对公募机构的新股定价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若新股上市后一段时间内涨跌幅偏离报价过多,机构可能面临处罚。这一事后追责机制使得部分中小基金公司选择退出打新市场,头部公募成为网下打新的主流玩家。”
在制度层面,中国证券业协会于2024年11月发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网下投资者分类评价和管理指引》及配套文件,体现出对网下打新机构定价能力的严格要求。《指引》自2025年1月1日起实施,明确对网下投资者出现报价较上市后60个交易日、120个交易日成交均价的偏离度为+80%以上或者-90%以下的情形予以重点关注;并将异常报价申购情形的监测期由两个月延长至三个月。
“这对公募产品参与打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构不仅要有更好的选股能力,也要加强投资研究结合。需要对打新流程进行梳理,相较之前关注打新频率和命中率,未来可能要更注重新股基本面和定价情况,择优参与新股投资。”业内人士评价称。
系列新规重塑IPO定价生态
近年来,网下打新监管政策不断完善。2024年10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关于修改〈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网下投资者管理规则〉的决定》,完善询价和配售相关禁止性规定,明确禁止:在询价结束前泄露机构或个人的估值定价方法、估值定价参数、有关报价信息,打听、收集、传播其他网下投资者的上述信息,或者网下投资者之间就上述信息进行协商报价;以“博入围”等目的故意压低、抬高报价,或者未审慎报价等违规行为,并强化对违规主体的震慑。
2024年11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上述《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网下投资者分类评价和管理指引》及配套文件。今年1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又发布了《网下专业机构投资者“白名单”管理指引(试行》。
在网下打新监管趋严的背景下,目前已有公募机构接到“罚单”。
2025年4月,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发布自律措施决定书,某中小基金公司因在网下打新时未审慎报价、定价依据不充分等问题,被采取列入网下投资者限制名单六个月并要求参加合规教育的自律措施。
据披露,该基金公司在2024年12月开展的新股网下询价和配售业务网下投资者自律检查中存在以下情形。一是未审慎报价,对新股研究报告审核不到位,只对新股研究报告进行
=*=*=*=*=*=
当前为第3/5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