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均投资蔡枚杰、马志宇:以“晴天修屋顶”心态做好投研与治理
===2025-8-11 9:55:26===
蔡枚杰
马志宇
“如果改革无效,这家公司就没有存在的意义。”沉寂一年半之后,灵均投资董事长蔡枚杰与首席投资官马志宇首次共同面对媒体,与记者展开了一场坦诚、深刻的对话。
2014年诞生的灵均投资,成立不久就快速成长为量化行业头部机构。2024年初,公司旗下产品被交易所实施限制交易三天的自律监管措施,这一风波让灵均投资遭遇了成立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落后’就要挨打,而且挨打会很痛,这个教训我们刻骨铭心。即便如今爬坡过坎看到了希望,但‘旧伤’犹在,警钟仍需长鸣。”蔡枚杰如是说。这位扎根市场一线多年的女将,带领全体员工直面挑战。在业绩低谷期遭遇突发事件,无论是舆论风暴、客户质疑还是团队压力,每一重考验都来得格外严峻而直接。
蔡枚杰坦言,正是这场危机催生了团队刮骨疗毒的决心。过去一年多,公司从文化建设到治理层面展开深度整改,逐步建立起“共管+专精”的协同机制。在合规风控、产品线布局和策略迭代方面,灵均投资也秉承着“晴天修屋顶”的思维进行全面优化。马志宇表示:“一系列改革举措为公司今年的业绩表现提供了有力支撑。”
统筹投研文化建设与公司治理
蔡枚杰与马志宇是灵均投资的核心人物。公司成立多年以来,一直由蔡枚杰负责所有投研以外的板块,如市场、品牌、人力、行政、法务等;马志宇则专注于大投研体系,主导所有与投研直接相关的工作。然而2024年的“2·19事件”,为当时风头正盛的灵均投资带来了成立以来最严峻的危机。
蔡枚杰深刻反思后认为,公司在投研领域的文化建设和治理层面亟待完善,随即展开改革,在投研文化建设与治理层面形成协同机制,坚决杜绝管理断层。改革后,灵均投资确立了新的分工模式:蔡枚杰统管文化建设与公司治理,聚焦问题解决与制度建设;马志宇专注投研技术突破,推动策略迭代与团队协作,形成“共管+专精”的协同模式。
蔡枚杰表示,企业的发展既有顺遂之景,也有逆境之时,如果以“成为中国最顶尖的量化对冲基金”为目标,灵均投资才刚刚踏上这条漫长而充满挑战的道路。在量化私募这个精英云集、竞争激烈的领域,不进则退是永恒的铁律。
“做到极致”是蔡枚杰对自己和灵均投资的要求。曾有机构投资者质疑:“如果你牵头改革,最终没起到效果怎么办?”蔡枚杰的回答直截了当:“如果改革无效,这家公司就没有存在价值,因为市场可选择的投资机构太多了,没
=*=*=*=*=*=
当前为第1/4页
下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