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博弈可转债市场公募策略嬗变
===2025-8-11 10:51:26===
  今年以来,可转债这类资产成为固收类产品“锋利之刃”,是“固收+”基金经理获取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之一。   近期,“固收+”基金借可转债斩获超额收益的黄金期仍在延续。公开资料显示,截至8月8日,多只重仓可转债的混合一级债基与混合二级债基交出了亮眼答卷,多只可转债主题基金年内回报率超15%。   值得注意的是,身处估值高位的可转债市场,正遭遇机构资金日益明显的分化操作。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与一季度末相比,部分基金的可转债仓位在二季度末有所下降,基金二季报中坦陈“降低可转债仓位”者不在少数,而悄然增仓者亦不在少数。   基金经理的操作分化与应对,是估值体系重构与相关投资策略的主动进化。部分基金经理正转向精细化的行业配置、创新的量化模型,主动管理能力正站上“C位”。   操作分歧已现   以中证可转债指数为例,该指数自2024年9月下旬以来持续走高,8月8日中证可转债指数收于467.77点。从数据来看,当前点位已处在历史高位。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受益于可转债市场的回暖,多只可转债主题基金2025开年以来表现不俗。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8日,南方昌元可转债A、博时转债增强A两只产品今年以来的回报率超20%;中欧可转债A、华宝可转债A、华商可转债A等今年以来的回报率超15%;财通可转债A、国泰可转债A等产品亦表现不俗。   然而,对待价格处于历史高位的可转债,基金经理与普通投资者一样,同样面临着“追高还是止盈”的困难抉择。这一点从公募基金的二季报中就可以看出端倪。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如果将成立满一年的可投转债基金(天相基金三级分类以2025年二季度末的基金规模作为权重,构建一个虚拟组合。最终得到的结果是,虚拟组合的固定收益持仓中,可转债的占比由2024年四季度末的7.57%下降至2025年二季度末的6.01%。   不少基金经理在二季报中明确将“降低可转债仓位”写在操作回顾一栏。以海富通基金混合资产投资部总经理江勇为例,其在二季报中表示:“基金股票仓位保持稳定,可转债仓位继续下降。”翻开其管理的海富通悦享一年持有期混合、海富通添利收益一年持有期债券等多只“固收+”产品二季报,一个共性操作跃然纸上:权益仓位相较2024年底出现系统性提升,可转债仓位显著压缩。再比如,华安可转债亦采取了防御姿态,其二季报显示,该基
=*=*=*=*=*=
当前为第1/5页
下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