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博弈可转债市场公募策略嬗变
===2025-8-11 10:51:26===
年二季度末,银行板块继续主升趋势,银行可转债加速退出,基金配置空间被动压缩,同时拥有金融底仓替代和下修预期双重属性的非银金融品种被大幅增配。同时二季度行业加速轮动,资金从高估值科技板块边际撤出,医药、消费、化工等热门行业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配。   华宝基金固定收益投资总监、华宝可转债基金经理李栋梁向中国证券报记者坦言,从规模上看,银行可转债是整体市场中占比最大的,且绝对规模较高,随着银行板块行情导致的提前强赎或自然到期,都会出现银行可转债供给的被动压缩,从机构配置仓位来看,有向其他标的转移的可能性。   宏利基金固收部基金经理李宇璐在近期的访谈中提到了配置思路的转变:“银行可转债是非常适合作为底仓的品种。但今年以来,需要认真思考到底哪些标的更适合作为底仓。我个人觉得,生猪养殖板块随着‘反内卷’的开启以及行业自身特性,未来胜率很高,2024年以来的CPI和PPI均维持在低位水平,而猪肉价格作为CPI的核心项显得至关重要,相关标的后市走强的几率较大。”   精细博弈寻求突围   对于可转债市场如今估值水平较高这一观点,不少基金经理亦有不同解读。在华富可转债基金经理戴弘毅看来,由于供需缺口和权益市场方向预期乐观,可转债市场正在脱离债性,更偏股一些。他表示,虽然可转债中位数价格已经到达阶段高点,但从其他视角看,首先,截至8月6日,纯债溢价率中位数在23%-24%的水平,而历史高点在35%以上,剔除去年的极端情况,现在可转债相对于纯债的性价比还在适中位置;其次,综合考虑价格和转股溢价率来看,当前的水平相比2021-2022年还有空间,部分偏股的可转债定价仍在合理区间。   李栋梁表示,团队对后续转债市场依然乐观,主要是基于对股票市场的判断。“可转债整体估值高是事实,这是市场供需的结果,估值也是动态变化的。从历史比较来看,权益市场情绪较好的阶段,可转债的估值往往都较高,我们认为估值可能会维持在偏高的水平。”   “我觉得这几年的可转债市场其实发展得比较成熟了,可能不像2017年或者2018年,因为当时可转债市场标的较少,同时还处在一个比较快速发展的过程之中,所以当时的市场受供需变化的影响较大,一旦需求有比较明显的上升,其估值波动就会变大。”一位沪上公募机构的基金经理王鹏(化名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现在的可转债市场具备了一定广度和深度,标的数量越来越多,且能覆盖所有申万一级行业。
=*=*=*=*=*=
当前为第3/5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