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资端冷暖有别私募寻求破局之道
===2025-8-11 11:14:01===
原标题:
产品净值回来了客户的心却没回来
募资端冷暖有别私募寻求破局之道
今年以来,A股市场回暖,很多私募业绩水涨船高。然而,私募管理人办公室里的气氛却冷暖不一。
作为国内主观多头策略私募的头部机构,同犇投资精准布局新消费赛道,今年以来业绩稳居行业前列,但募资依然艰难;重阳投资、毕盛投资等机构捷报频传,新发产品规模节节攀升;蒙玺投资等多家知名量化私募一举跨越百亿门槛……
当同犇投资基金经理童驯看着产品净值曲线持续上扬却难引资金活水,当上海某中型私募市场负责人在路演资料堆满的办公桌前为募资焦头烂额,一个尖锐的行业悖论浮出水面:业绩回暖的暖风,为何难以融化私募机构募资的坚冰?结构性分化,正成为私募募资端最刺眼的注脚。
客户心态逐渐转变
“净值回来了,但大部分客户的信任还没回来。”童驯的声音在电话里带着一丝沙哑。成立于2014年并在前一轮A股大牛市中发展壮大的同犇投资,对于今年股票私募行业的募资“怪象”,感触颇多。
凭借对港股市场与新消费个股的精准布局,同犇投资旗下产品今年以来的收益率超70%,在大型股票私募中持续领先。然而,当被问及募资情况时,童驯却披露了尴尬的现实情况:扣除净值上涨带来的被动规模增长,主动申购公司产品的资金十分有限。“2024年之前,我们的产品回撤幅度比较大,可能大多数投资者还在观望,等净值回到2021年的高点。”他下意识地停顿了一下,那个高点如同一个无形的“心理锚点”,悬在许多经历了深度回撤的投资者心头。
与同犇投资的募资困境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老牌百亿级私募重阳投资董事长王庆的笃定。站在位于陆家嘴某大厦的公司总部落地窗前,王庆身后的净值曲线图清晰描绘着公司代表产品穿越周期的稳健轨迹。“投资者在成熟。”王庆指着图上平滑的长期走势说,“他们不再只追逐短期爆发力。”这份成熟支撑了重阳投资上半年数十亿元的新发产品规模。
同样感受到暖意的还有深耕中国市场多年的外资私募毕盛投资。这家专注主观多头策略的私募董事总经理李想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凭借过去五年领先行业的复合收益率和持续稳健的表现,毕盛今年以来募资大幅增长,在外资主观多头私募中的规模已名列前茅。“客户变得审慎,但真金不怕火炼,”李想表示,“长期的稳定性和清晰的策略逻辑是我们募资破局的关键。”
市场的天平也在向另一类机构倾斜。知名量化私募蒙
=*=*=*=*=*=
当前为第1/4页
下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