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谁来接棒“顶流”公募多路突围“后明星时代”
===2025-8-18 10:39:18===
  翟相栋、鲍无可、张翼飞、周海栋、周克平……今年以来,多位明星公募基金经理相继离任,推动公募基金行业加速步入“后明星时代”。与此同时,“买基金就是买基金经理”的行业名言也遭遇冲击。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了解到,在公募“去明星化”浪潮下,行业机构正通过平台化投研体系搭建、团队化管理、产品结构向指数化方向调整等多维路径重塑竞争力;在投资端,作为公募基金产品的“职业买手”,FOF管理人也在顺应行业发展趋势,构建淡化个人IP的基金筛选方法。   这场变革既有改革力量的作用,也是市场自然演化的必然,不仅关乎公募基金行业的格局重塑,更将对数亿基民的投资体验带来深远影响。   探索“去明星化”软着陆   今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翟相栋、鲍无可、张翼飞、周海栋、马龙、蒋华安、曹名长、周克平、张宇帆、谢家乐、王鹏等知名基金经理相继离任,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5日,今年公募基金经理离任人数达247人,而前5年(2020年-2024年同期,基金经理离任人数分别为216人、190人、187人、199人、168人。   不可否认的是,明星基金经理离任往往伴随相关产品出现巨额赎回。毕竟,流量冲着某人而来,也注定将随着某人而去。   回顾2024年7月,某个人系公募掌舵百亿元规模基金的基金经理因个人原因卸任。据Wind统计,其原本管理的5只基金产品合计规模已从2024年6月末的140多亿元,降至今年6月末的80亿元左右,规模缩水逾四成。   另一位业内备受瞩目的“双十”基金经理(管理基金年限超10年且年化收益率超10%,其管理的8只产品在今年3月末的合计规模为160多亿元,今年5月份他宣布离任后,6月末相关产品规模降至110多亿元,规模缩水约三成。   “在日常的紧密跟踪过程中,我们其实能够预判某位基金经理是否有工作变动。”一位公募FOF基金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冲着这位基金经理买的,一般就会准备撤了。”   站在产品持续运营的角度,基金公司通常会努力保障“去明星化”软着陆。例如,上述个人系公募在明星基金经理离任时表示,公司自主培养的基金经理团队将继续发挥专业阿尔法,共同管理低估值价值策略产品线。近一年,通过延续这一“打法”,相关产品业绩表现较佳。截至8月15日,这位离任基金经理原在管的5只产品中,2只产品近一
=*=*=*=*=*=
当前为第1/5页
下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