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接棒“顶流”公募多路突围“后明星时代”
===2025-8-18 10:39:18===
缺乏精细化投研平台赋能、长期能力沉淀缺失的行业痛点,为投资者提供可追溯、可复制、可预期的超额收益。
多人共管模式仍待发展
在基金产品管理上,以“团队作战”取代“单打独斗”也是一个主流策略。例如,今年7月,知名基金经理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增聘赵磊为共管基金经理;今年3月,广发基金副总经理刘格菘在管的部分产品同时增聘陈韫中、吴远怡为基金经理。此前还有公募就旗下产品增聘新基金经理做出表态:“单一基金经理的产品占比过高既不符合监管导向,也不符合健康治理结构。”
“公募基金可以采用一只产品由多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的模式,打造多策略产品,通过不同基金经理擅长的领域分散配置,减少单一基金经理对产品的影响程度。”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
这一模式在海外已有成熟实践。申万宏源研究显示,美国共同基金规模靠前的10只主动管理型基金中,9只采用多人共同管理模式,甚至有12位基金经理分仓管理单只产品的情况。在国内,景顺长城景颐双利等产品证明,真正协作的共管基金业绩远超简单拼凑的组合。
再比如,富达基金今年上半年权益产品业绩排名在外资公募中领先,其中就有共管模式的贡献。2024年9月初,富达传承6个月股票基金增聘成长风格基金经理张笑牧,与周文群共同管理该产品。在张笑牧主导下,该产品快速完成了从价值型股票向成长型股票的战略调仓,充分把握住了去年9月以来成长板块的上涨行情。
整体来看,国内公募的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仍有发展空间。“目前,部分多基金经理管理的公募主动权益产品可能仅为‘老带新’,并未实际达到拓宽投资宽度和深度的目的。”申万宏源研究称,“通过算法,我们找到了一些多基金经理合作较为明显的产品,例如蔡目荣、丁靖斐合管的华宝资源优选,以及杜洋、胡志利、谭冬寒、盛震山合管的工银领航三年持有。”
在国内,知名私募重阳投资是较早开始探索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的机构之一,其做法颇具参考价值。据了解,该模式是由投资决策委员会把握大局,包括制定策略方向、仓位区间和风控标准,然后每位基金经理在自己的分仓范围内享有选股、择时等自主权。当市场机会明确时,投决会收紧仓位区间,要求一致行动;市场震荡时则放宽区间,给予基金经理更大自主操作空间。
和单一基金经理管理相比,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对团队要求更高。它需要一流人才、高效协作、完善系统等关键要素作为保障;并且涉及到交易系统、
=*=*=*=*=*=
当前为第3/5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