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猎”迷你LOF:“在刀尖上跳舞”的游戏
===2025-8-22 8:08:31===
置工具的LOF,推上了短线炒作的舞台中央。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了解到,LOF产品二级市场价格大幅波动,本质上是资金炒作、流动性不足与投资者认知存在缺陷几方面共振的结果。在交易量极小的情况下,只需少量资金就可能将价格推至涨停或跌停。游资可能利用LOF流动性不足的特点进行“打板”操作,吸引跟风盘,制造短期的剧烈波动。然而,这类LOF产品二级市场价格大涨,并大幅脱离基金单位净值后,套利资金会蜂拥入场,往往短短几日就会掉头大跌。
高危的“刀尖游戏”
8月21日,某只LOF出现惊心动魄的“地天板”:开盘几分钟后触及跌停,随后强势拉升,不久便冲上涨停,溢价率超过30%,此前这只LOF已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不过,当日下午该LOF快速回落,截至收盘下跌6.28%。
这样的大幅波动往往是股票市场才有的情况,却发生在一只规模不足8000万的LOF产品上。8月19日、20日,这只LOF的成交额均为60多万元。基金公司已连续多日针对该LOF发布溢价风险提示。
无独有偶,8月14日至18日,某创新精选LOF连续三次发布溢价风险提示。8月12日至14日,该LOF二级市场价格累计上涨30.72%,产品8月14日收于3.349元,与8月13日基金单位净值2.7595元相比,溢价超过21%。其中,该LOF在8月12日涨停时,成交额不足34万元。三天大涨后,该LOF快速下跌,8月15日一字跌停,成交额约32万元,8月18日又大跌6.87%。
今年以来,大量LOF产品发布溢价风险提示公告。其中,石油、黄金、港股、基建、芯片、科技等LOF产品的二级市场价格容易在市场热点轮动时出现高额溢价,但不久后就会被“打回原形”。
或许在一些“眼馋”高收益的投资者看来,这样的走势实在刺激,但实则是一场高危的“刀尖游戏”。
“操纵资金很神秘,不排除与此前埋伏在场内的投资者合作,又或是套利资金的‘自导自演’。”一位相关知情人士表示,“很可能是游资故意炒作,以少量资金拉高价格,吸引其他投资者进来接盘,从而在场内高价卖出此前持有的份额获利。以上述某LOF为例,有时候每天只有几手成交,我们关注到此前有几个投资者在场外申购、场内卖出,算是成功套利,但也只能出掉一部分筹码,因为成交额实在太小。”他称,随着高溢价被平抑,最后接盘的投资者将高位站岗。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也表示,用极小的成本把标的拉涨
=*=*=*=*=*=
当前为第2/5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