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遇阻主观逆袭市场没有永远的赢家
===2025-8-28 8:08:27===
主动权益“王者归来”
近期A股市场表现强劲,主要指数不断走高,多个交易日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在这波行情中,量化指增产品出现了罕见的“负超额”现象。
8月11日至8月15日以及8月18日至8月22日期间,市场表现强势,中证500指数两周分别上涨3.88%和3.87%,中证1000指数分别上涨4.09%和3.45%。根据第三方机构统计的数据,规模在20亿元以上的知名量化私募中,仅有个别私募的500指增和1000指增产品跑赢相关指数,绝大多数产品出现“负超额”现象。例如,某知名百亿级量化私募旗下500指增和1000指增产品,8月11日至8月15日期间的收益率分别为1.56%和0.98%,远远不及指数表现。
量化指增产品旨在跟踪标的指数的同时,通过量化策略获取超额收益,既追求市场整体回报,又争取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然而,近期市场快速上涨行情中,量化模型创造超额收益的能力,受到了严峻考验。
与量化策略表现疲软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主动权益产品近期表现抢眼。例如,上海一家知名的主观多头私募,旗下代表产品8月11日至8月15日期间的回报率接近14%,8月18日至8月22日期间的产品单位净值涨超10%。此外,还有多家私募代表产品单周净值涨超10%。自6月下旬以来,已有多家私募的代表产品净值涨幅超过30%,表现远好于同期的量化产品。
资金配置思路开始转向
在过往较为稳定的业绩支撑下,量化产品成为投资者近年来主要配置的方向。从今年私募基金新发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新募集的资金均流向量化策略领域。不过,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发现,近期投资者配置思路发生了明显转变。
在一个投资者交流群中,投资者小吴(化名表示:“近期计划赎回已投资量化产品的获利部分,择机选择主观产品,控制仓位。”无独有偶,另一位投资者李铭(化名也表示,其投资的某知名量化产品,9月初将迎来开放日,他已经预约赎回。还有投资者小于(化名已经将前期赎回的资金,全部投向了一只偏向科技主题的主动权益产品,近一个月该基金已涨逾35%。
除了个人投资者开始转向主动权益产品,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了解到,一些FOF基金经理也在减少量化策略的配置比重,增加了进攻性较强的主动产品配置。
华南一家FOF机构的研究员透露,由于量化策略在全市场的占比越来越高,公司认为风险持续上升,因此已经开始持续降低量化策略的配置占比。与此同时
=*=*=*=*=*=
当前为第2/4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