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民访谈录:基金投资是长期的艺术
===2025-9-10 8:13:50===
,他账户里出现了五倍基、十倍基,之前亏损的产品已经普遍回本。
他把自己的投资哲学总结为八个字:“手中有基心中无基。”买了基金后,最好忘了它,在基金净值出现波动的时候,能够沉得住气;但也不能全忘了它,要关注基金走势,在低点敢于补仓。
当被问及,对于刚入门的年轻基民,最想分享的投资建议是什么?李永昌说:“长期持有,格局要大,最少持有五年,时间越长越好,时间会证明一切。”李永昌觉得,别抱着短期“赚几个点”的目标去押注,而是在选择基金时就按照几倍甚至十几倍的长期目标去投资基金,忽略短期涨跌,用时间换空间。
基金投资不仅带来了收益,还带来了生活底气的提升。“救灾的时候,我们单位组织捐款,每个人捐100块,我捐了1000块,这笔钱是我从基金收益里面拿出来的。平常在买消费品、教育支出等方面也都比较轻松。”李永昌回忆。
曾从事外贸行业的李亚中比李永昌更早接触资本市场。上世纪90年代初,他就开始炒股,30多年的股海沉浮,让他对风险有着深刻的认知。2004年,他对开放式基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年,他买了两只开放式基金,2006年又买入两只,这四只基金,他一直拿到现在。
期间,这四只基金最大回撤幅度超过50%,但李亚中从未想过“割肉”卖出。“我用来买基金的钱,都是亏得起的闲钱,不影响生活,所以心态很稳。”他说。作为曾经的对外贸易从业者,李亚中习惯从宏观视角看市场:“中国市场年轻,潜力大,只要选对大公司、好基金经理,长期持有,肯定有回报。”如今,他持有的四只基金中,收益率最低的一只在红利再投资的情况下已达到七倍以上,部分产品年化收益率达到40%。
“躺赢”不是“躺平”
相较于老一辈投资者的稳扎稳打,年轻一代的基民更擅长在试错中成长。27岁的苏苏大学时就接触理财,起初因为总是“全仓进出”踩了不少坑。三、四年前,他定投的指数基金一度出现较大亏损,在妈妈的鼓励下,他坚持了下来,不仅回本还小赚一笔。这次经历让他彻底改变了投资思路。
苏苏靠定投策略解决“择时难”的问题,他的定投组合涵盖指数基金、债基和黄金ETF,将自己的总年化收益率目标设定为8%-10%。“现在我会把钱分成三部分,余额宝留3万到6万元应急,每天买进几十元债基、100多元的黄金ETF,剩下的投指数基金。”苏苏说,他的理财目标是攒够150万元,然后提前从公司离职,做自己喜欢的事。他反复说仓位管理很重要,手
=*=*=*=*=*=
当前为第2/4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