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AI 浪潮下的产业变革与投资机遇解析 —— 专访国投瑞银基金经理马柯
===2025-9-18 11:44:34===
匹配,大幅降低获客成本;二是商业模式革新,AI 催生 “按需服务”“智能定制” 等新商业模式,例如云服务结合 AI 后推出 “按 token 付费” 的灵活定价,消费电子结合 AI 后开发出智能交互终端;三是竞争格局重塑,掌握 AI 技术的企业将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行业集中度可能向具备 “AI + 产业” 融合能力的龙头企业倾斜,部分传统企业若未能及时转型,可能面临被淘汰风险。问题七:未来 AI 产业链的核心投资机会集中在哪些领域?在持仓策略上有哪些核心考量?马柯认为,AI 产业链的投资机会将沿 “算力 - 能源链 - 应用” 三个维度展开,同时需坚持 “性价比优先” 的持仓逻辑:在算力领域,分为海外与国产两条主线:海外聚焦 GPU、PCB、光模块、服务器、交换机等核心环节,受益于全球算力需求扩张;国产聚焦半导体自主可控、液冷、IDC、国产服务器等,依托政策支持与软硬件协同优势实现替代突破。在能源链领域,AI 服务器对电力的高需求催生新机会,电源模组龙头与第三代半导体厂商将成为核心受益者,这类企业直接承接 AI 算力基础设施的能源供给需求,市场空间明确。在应用领域,分为 “现有场景重做” 与 “原生应用探索” 两类:前者包括云服务、广告、编码、军工等,AI 技术将提升现有场景效率;后者包括智能眼镜、Robotaxi、人形机器人、智能驾驶等,属于 AI 驱动的全新场景,具备爆发潜力。持仓策略上,将始终以 “性价比” 为核心:对价格高位、股价高位且后续基本面可能走弱的品种保持谨慎;重点关注 “价格分位低、盈利分位低、具备供给改革预期且市值安全边际充足” 的标的。马柯强调,AI 具备 “巨大想象空间、明确产业趋势、相对低估值” 三大优势,大概率成为本轮牛市的主线,建议投资者聚焦具备核心技术壁垒与商业化能力的企业,在把握趋势的同时控制短期波动风险。问题八:当前市场对国内宏观经济存在 “海外出口效应减弱、国内消费补贴退坡” 的担忧,进而对证券市场持中性或谨慎观点,您为何倾向于保持乐观?权益类资
=*=*=*=*=*=
当前为第4/9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