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方和投资吕杰勇:用时间筑牢阿尔法护城河
===2025-9-22 10:12:14===
2025年,量化持续成为市场“关键词”。伴随着A股市场震荡上行,单日两万亿元成交额已成常态,量化产品备案数量同比翻倍,私募江湖风起云涌。平方和投资成立已有十周年,这十年历程,既是行业风雨的缩影,也是其自身穿越周期的注脚。
回望2015年成立之初,外界对量化投资是否适合中国市场仍存疑问;十年来,平方和投资不仅在策略上实现了“策略十年、十年长青”,更在业绩方面交出了扎实的成绩单,率先验证了量化方法论在中国市场的长期有效性。
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了平方和投资创始人、总经理吕杰勇。在他位于中关村的办公室,这位亲历中国量化从萌芽到壮大的资深投资者,分享了他一路走来的成长与感悟。
吕杰勇,平方和投资创始合伙人、总经理。北京大学数学学士、北京大学计算机硕士,拥有10年以上的国内量化投资实战经验。2009年开始投身量化投资领域,分别于博时基金和中信证券从事量化投资研究工作,管理客户资金、自营资金。2015年创立平方和投资。
初心如磐:深耕中国市场
一切的起点源于1999年。这一年,吕杰勇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在这里,他不仅被数学的纯粹与理性深深吸引,更从知名量化投资者詹姆斯·西蒙斯的实践中获得启发:数学不仅能在公式推导中展现优势,也可以成为优化金融市场效率的工具。一颗量化投资的种子,就此在他心中扎根。
“我始终觉得,量化投资是科学的价值发现方法论,能让市场更有效率,而且衍生品工具在中国市场肯定是未来的大方向。”站在公司十周年里程碑前,吕杰勇公开了他的创业初心:“我们要成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要有自己的量化对冲基金。”(“文艺复兴科技公司”是由詹姆斯·西蒙斯创立的全球知名量化对冲基金。
怀揣这个对标全球顶级量化对冲基金的梦想,平方和投资不仅成为最早将海外成熟量化对冲模式在国内落地的机构之一,更以十年如一的实践,扎实验证了量化方法论在中国市场的有效性。
危机淬炼:三立潮头
“平方和投资的成长始终与行业发展相伴相生。量化行业发展历史上的三次‘危’,同时也伴随着三次‘机’。”吕杰勇回忆称。
2008年,华尔街在金融危机中风雨飘摇;彼时的中国市场,在全球经济寒冬里独树一帜。一批华尔街的量化人才循着机遇而来,中国量化行业由此开始萌芽。正是在这次危与机交织的节点,吕杰勇一头扎进了中国量化发展的早期浪潮,成为中国最早
=*=*=*=*=*=
当前为第1/4页
下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