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AI 浪潮下的产业变革与投资机遇解析 —— 专访国投瑞银基金经理马柯
===2025-9-22 12:52:45===
术参数反馈不断优化模型性能,形成 “算力降本 - 模型变强 - 应用拓展” 的正向循环;二是厂商竞争驱动能力跃升。各大厂商在模型推出上形成“你追我赶”的竞赛态势,从多模态融合到复杂任务处理,模型能力边界持续突破;三是商业化验证完成。2023年市场曾质疑“生成式 AI 除了聊天无实际用途”,2024 年投资者质疑投入产出可行性,2025年已形成明确的商业价值共识,大量用户愿意为 AI 服务付费,标志着算力模型应用已进入健康盈利周期。问题三:中国在 AI 领域通过哪些路径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算力、模型、应用层面有哪些突出表现?马柯认为,中国通过 “系统级创新 + 软硬件协同” 的差异化路径,正加速追赶,三大层面表现亮眼:在算力层面,采用“集群技术 + 软件能力”弥补硬件短板 —— 例如凭借通信设备领域的技术积累,通过超节点集群设计与软件优化,使整体系统能力与海外厂商差距大幅缩小;同时,国产算力芯片与大模型厂商开启联合开发模式,如支持 UE8M0 FP8 精度的国产下一代芯片已实现模型适配,软硬件协同创新成效显著。在模型层面,开源领域优势突出。这一优势依托于国内海量的产线供应链数据、全球最大的消费行为数据集,以及充足的计算机软件人才储备。在应用层面,产业渗透速度加快。国内多个科技巨头均加大 AI 投入,反映出应用端的旺盛需求。问题四:AI 产业的快速发展如何反映在资本市场上?哪些标志性事件印证了经济转型对资本市场的影响?马柯表示,AI 产业的底层变革已清晰映射至资本市场,两大标志性事件尤为关键:一是A股电子板块市值首超银行业。Wind数据显示,2025 年 8月22日,A 股电子板块市值达到 11.54 万亿元,历史上首次超越银行业,这一突破标志着“经济向科技创新转型”的方向在资本市场获得部分认可,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果开始显现;二是AI相关板块批量涌现千亿市值公司。海外算力、国产算力赛道已培育出多家市值超千亿元的企业,部分标的涨幅达5倍、10倍甚至 20倍以上,股价表现充分反映了 AI 产业的高成长性。从长期视角看,资本市场的“时代标杆”已完成切换 ——
=*=*=*=*=*=
当前为第2/9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