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量化私募如何上好公司治理“必修课”?
===2025-9-23 3:00:07===
也有上演。  沪上一位私募研究员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量化私募快速发展,其团队扩张也较为迅速,在此背景下,公司治理难度显著加剧,股东决策问题增多,股东之间的摩擦有所显现,一些私募就出现了纷争。  合规风险有所暴露  今年以来,量化私募的合规问题也有所暴露。  今年8月,国家税务总局宁波市税务局公开了一份违法处罚通知,涉及北京一家知名量化私募,处罚时间为7月28日。  处罚结果显示,2019年至2020年,该私募总经理为套取账面资金于账外使用,收用虚开的增值税普通发票达173份,虚开发票价税合计14551598元。账外使用可能涉及私人用途、不合规支出等,逃避了正常的财务监管和税务申报。  前不久,某大型量化私募原市场总监的“亿元返佣案”更是引发行业关注,曝光了量化私募“返佣”灰色操作。  一位量化私募人士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交易佣金的比例大概为万分之零点七,由于量化交易的频率较高,佣金收入高,券商通常会视交易量返还一定比例佣金,甚至对交易量极大的量化私募进行佣金全返(扣除交易费用之外的收入)。在这种情况下,松散的人员管理及不规范的公司决策机制,易对市场人员的违规甚至违法行为形成纵容。  公司治理是“必修课”  面对公司治理问题,越来越多头部量化私募进行了深刻反思,并有所行动。  蒙玺投资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量化私募长跑的一大关键在于人才与公司治理的稳定。对此,一方面,应坚持“股权集中+合伙激励”的模式,确保公司在大的发展方向统一的同时,让表现优秀的成员有长期参与感;另一方面,设立多层次的人才成长路径,降低非研究性事务干扰,让人才在策略、技术、风控等方向可以不断提升、深入发展。  该量化私募称,还可进一步在合规、风控、技术安全三个维度强化治理,如积极适应监管要求,加强数据与模型的安全隔离,提升内部资源共享程度和跨部门协作效率等。  “应高度重视股权结构的长期稳定,通过核心团队股权锁定、分期兑现机制、激励池预留等方式,确保团队稳定性和积极性。”思源量化创始人王雄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建议。  王雄认为,未来量化私募管理人可在三方面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一是不断完善合规风控体系,不仅提高对监管变化的适应性,还要加强员工合规培训和管理;二是提升决策透明度与团队沟通效率,强化团队作战能力;三是强化技术中台建设,提高策略研发效率。  “作坊式
=*=*=*=*=*=
当前为第2/3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