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盛基金郭堃:构建“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
===2025-9-24 21:05:57===
编者按:今年5月,中国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行动方案》指导下,基金公司将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对普通投资者有何影响和意义?针对上述问题,中国证券报邀请了长盛基金多位相关管理人员,他们将分别围绕公募行业费率改革,投资者陪伴模式的创新,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的建设,公募考核体系强化与投资者利益绑定,国内公募产品类型及未来产品方向,践行信义责任、建设完善合规风控体系等核心问题,分享观点和思考。本文为系列访谈之三。
中证报证监会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要求公募基金加快“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这一要求是针对行业的哪些弊端或者痛点?当下公募基金投研体系的整体状况如何?对于资源相对有限的中型基金公司来说,未来应如何搭建并落地这一体系?围绕上述热点问题,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了长盛基金副总经理郭堃。
中国证券报:监管部门对公募基金投研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你如何理解这一要求?
郭堃:公募基金行业投研体系建设沉淀了行业同仁长期贡献的成果,总体来说,基本实现了从依赖“个人艺术”到依靠“系统科学”的转变。监管推动本轮变革,根本目的是为投资者提供更可持续、更可解释、体验更佳的投资回报,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资产管理本源;同时,也针对行业痛点提出了有的放矢的治理要求。
具体而言,一是破解对“明星基金经理”的过度依赖。通过平台化和一体化建设,将个人能力沉淀为公司的系统能力,降低对个体的依赖,保障投研成果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二是解决“研究与投资”的割裂问题。通过一体化机制构建“研究驱动投资、投资反馈研究”的闭环,提升决策效率和准确性。
三是遏制风格漂移与同质化。热点行情容易诱发“扎堆”和风格漂移,导致产品缺乏特色。通过鼓励基金公司发展并坚持多样化的投资策略,满足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投资者需求,避免“押注式”投资。
中国证券报:目前公募基金行业投研体系建设呈现怎样的格局?
郭堃:总体来看,公募基金的投研体系已从“单打独斗”走向“平台协同”;数智化赋能成为关键基础设施;长期主义文化引导激励考核;差异化格局满足多元需求。
从生态结构看,头部机构与特色机构并存、各展所长,呈现“纺锤形”结构。一端是综合性大型财富管理机构,可提供全资产、全策略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另一端是特色化专业资
=*=*=*=*=*=
当前为第1/2页
下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