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私奔私”升温 量化员工缘何另立门户
===2025-9-26 7:40:49===
公司任职,2024年6月加盟扬州远和。  主观私募也有“私奔私”情况出现。今年初登记的兴乾私募,其实控人陆文俊此前曾在知名私募上海运舟担任核心高管。今年2月登记的上海云脊,实控人梁力此前曾是宽远资产的副总经理、基金经理。今年3月登记的齐辰(深圳)私募,实控人刘竞曾是上海瓴仁的执行董事。  激励机制与利益分配是重要原因  证券私募的基金经理作为私募产品的主要管理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从业背景对产品的风格特性和收益回报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按照从业背景,私募基金经理可以分为公募派、私募派、海外派、券商派、民间派以及其他金融机构背景等,不同的出身背景也造就了不同的投资风格。对于量化私募来说,海外派较为常见,当前国内不少百亿级量化私募的创始人、基金经理均有海外顶级金融机构工作背景,回国后顺应国内量化发展的大潮,创立了自己的私募机构。  不过,随着国内量化发展时间越来越长,机构数量越来越多,私募派量化势力开始涌现,一些量化私募核心人员“分家”的消息不断传出。特别是在近几年量化发展迅猛的背景下,选择自己创业的量化人士越来越多。  业内人士认为,激励机制与利益分配问题是许多私募基金经理选择离开老东家,创办新公司的重要原因。尤其对于一些采取PM(投资经理)制的量化私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PM另立门户并不罕见。另外,在一些管理结构相对扁平化的公司中,由于晋升路径有限,能力较强的员工也容易寻找新的平台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
当前为第2/2页
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