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还是均衡配置? 私募四季度投资求变
===2025-9-30 2:00:32===
的热度过高,应重新审视基本面和估值的匹配。 星石投资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9月下旬,TMT板块成交占比约为35%,处于2019年以来的92%分位水平;中信成长风格的成交占比在58%左右,处于2019年以来的97%分位水平。 面对市场的结构性分化,部分私募已有所行动。 畅力资产董事长宝晓辉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部分成长标的经过前期上涨已积累一定估值压力,而且随着市场向基本面驱动切换,不同板块的性价比正在重构。在这种情况下,低估值价值板块中的优质标的、业绩兑现确定性强的优质成长标的值得关注。 一位私募创始人也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公司在9月中旬逐步减持部分涨幅过大、估值偏高的科技品种,尤其是部分概念性过强的标的,同时增加了对新能源和消费板块的配置。 后市策略:聚焦还是均衡配置 当震荡上行成为市场底色、结构性高估成为共识,机构正面临四季度投资策略的重要抉择。 据悉,对于即将到来的四季度,部分私募选择均衡配置甚至聚焦“逆向机会”;部分私募则要做“追风少年”,把握科技股的“星辰大海”。 煜徳投资称,四季度均衡配置是较为稳妥的策略,两个核心方向的结构性机会值得关注:一方面,美联储降息,长期国际货币体系重构,以及国内“反内卷”政策环境下,稀缺性资源(金、铜、稀有金属等)的长期价值会进一步重估,相对低迷的煤炭、钢铁等行业也存在行业基本面反转的机会;另一方面,中国创新药出海、人工智能算力和应用等仍然值得关注,应仔细筛选具有实质性基本面的公司。 星石投资近期也发布观点称,在政策持续护航下,市场各类别都已经具备或即将出现较强驱动,接下来重点关注五条主线:供给侧出现积极信号的服务消费、医药、处于爆发初期的人工智能、受益于美联储降息的周期龙头、业绩弹性突出的消费。 沪上一家规模超90亿元的私募创始人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仓位集中互联网、有色金属、地产、消费等板块,“四季度经济修复信号有望进一步释放,叠加资金抱团成长股,一些冷门赛道逐步显现性价比”。 与此同时,一些私募管理人四季度策略更为聚焦。 宝晓辉表示,在AI浪潮下,科技成长板块短期出现极端回撤的风险并不大,而金融、地产、部分周期股等传统权重板块虽已处于估值低位,但基本面修复信号尚不明显。 “组合目前核心持仓位是机器人板块,四季度也依然会重仓相关科技赛道。”沪上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在接受上海证券
=*=*=*=*=*=
当前为第2/3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