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核聚变催生万亿级新赛道商业化前夜基金提前“卡位”
===2025-10-13 12:49:14===
与政策红利的双重驱动下,资本市场正以真金白银为核聚变的未来投票。10月10日,核聚变指数创下2009年12月31日(基日以来的历史新高。自去年“9·24”行情以来,核聚变指数累计大涨116.67%,今年年内涨幅则达到了81.61%。
核聚变激起资本市场热情的背后,是一场关乎人类未来的能源竞赛。多位受访的基金经理认为,可控核聚变有望成为人类能源的终极形态,市场空间高达千万亿元。鉴于当前市场上相关个股潜在的核聚变业务还相对较小,预计未来将迎来较大成长空间,投资者在投资操作中需关注相关标的竞争壁垒、价值量、重要性、合作项目等指标,聚焦核心高价值的环节。
大国角逐又一战场
19世纪,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虚构了潜艇“鹦鹉螺号”;一个多世纪后,同名的首艘核动力潜艇从科幻驶入现实;如今,刘慈欣笔下以核聚变为动力的星舰,也正经历着类似的“预言成真”。这一进程背后,是核能技术的加速突破,中国正成为关键推动者之一。
“高温超导材料的快速进步和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加快了可控核聚变走进现实的节奏。可控核聚变有望成为继半导体和人工智能(AI之后,大国竞争的另一个战场。”华南一位基金经理如是说。
所谓可控核聚变,其原理是模拟太阳内部的物理过程,通过轻原子核融合释放巨大能量。它被视为实现清洁、安全且近乎无限能源的关键路径,以及人类能源发展的终极方向。与传统的核裂变相比,可控核聚变具备能量密度更高、燃料资源丰富、不产生长寿命高放射性废弃物以及固有安全性强等多项优势。
早在2021年前,永赢制造升级智选基金经理胡泽就关注到了可控核聚变。彼时,光伏、风电大发展,市场主要聚焦这两种新能源上,而可控核聚变的进展相对没那么快。如今,无论是国内试验堆的快速推进,还是美国Helion Energy和微软签订了购电协议等,都预示着可控核聚变正离我们越来越近。
“可控核聚变原料可再生,发电出力曲线稳定,绿色环保、辐射非常低,未来预计能够有较低的发电成本,因此有望成为人类能源的终极形态,甚至有可能替代除了水电以外的其他发电形态。”胡泽如此定义可控核聚变之于人类的重要意义。
金鹰基金刘忠腾亦透露,最近5年是可控核聚变试验堆集中建设的阶段,每年投入额超过百亿元,增长非常快,因此引起了资本的高度重视。
“目前,可控核聚变还处于早期阶段,但确实有比较乐观的进展。”刘忠腾告诉记者,一般而
=*=*=*=*=*=
当前为第2/4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