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看长做长 公私募四季度谋定而后动
===2025-10-14 6:07:00===
元的两倍有余。截至10月13日,年内权益类基金的净申购金额已超34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增18亿元。  深圳一位百亿级私募基金经理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组合仓位平均在八成以上,只是做了持仓结构的优化。后续伴随着中国经济数据释放积极信号,政策效果不断显现,股市流动性持续向好,A股和港股的结构性行情大概率会延续,逢低布局仍是最优策略。  机构仓位积极的同时,增量资金也有望持续涌入。  数据显示,本周(10月13日至17日)5个交易日中,共有51只新基金公开发行,平均认购天数为12.59天,较此前明显缩短。拉长时间线来看,今年以来,公募基金新发规模还呈现逐季增长的态势,三季度新成立的基金规模高达3652亿元,较二季度增长30%,且近六成为权益类产品。  另外,据私募排排网统计,9月共有1028只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完成备案,连续两个月超过1000只。其中,超六成新备案私募产品为股票策略基金。  “再平衡”中寻找主线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机构在保持进攻仓位的基础上纷纷调整策略,锚定具备业绩确定性和成长空间的优质企业,均衡布局。  沪上一位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对上证报记者透露:“我管理的基金前期已经累积了相对可观的收益,近期我已经把组合调整得更为均衡。”在她看来,今年以来市场分化明显,科技成长整体涨幅较大,但上证综指、沪深300、红利指数涨幅有限。所以,近期她在组合里增加了一些大市值标的,如红利类资产,或是偏金融属性的个股。  从行业来看,科技、创新药等成长板块,以及受益于“反内卷”政策的部分周期领域,备受机构青睐。  星石投资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称,公司目前关注三方面的投资机会:一是随着全球新一轮降息周期开启,国内“反内卷”政策逐步落地,部分供求关系良好的周期领域有望收益;二是当前创新药供给端进入收获期,需求端全面支持创新,相关机会值得关注;三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已然开启,AI将对各行各业产生颠覆性影响,硬件需求和产业化落地也会带来丰富的投资机会。  清和泉投资也透露,目前公司看好三个方向:一是上游资源,如黄金、铜、铝等相关优质公司;二是在本轮AI浪潮中处于核心卡位的科技公司,如核心芯片制造商和云计算厂商,以及大型互联网公司;三是目前股价仍然处于低位的顺周期公司,原因在于部分周期行业目前处于周期底部,且过剩产能基本消化完毕,一旦未来需求有所改善,其盈利便具备较大的上调空间。
=*=*=*=*=*=
当前为第2/3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