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多家基金公司撤销监事会行业治理结构优化进行时
===2025-10-15 10:53:59===
和股东利益的重要防线。从撤销监事会的基金公司相关公告看,原监事会职权均将完整转移至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可实现“机构撤而监督在”。   治理结构优化持续推进   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今年以来,还有方正富邦基金、英大基金等公募机构公告撤销监事会,免去相关监事和职工监事职务,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相关职能部门履行监事会相应职权。   基金公司为何选择撤销监事会?从过往情况来看,公募机构监事会履行职责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其作用有限甚至“形同虚设”,效果并不理想。   独立性与权威性不足是主要痛点。“由于监事多由股东委派或职工担任,薪酬与职业发展受制于被监督的董事会和管理层,易形成‘被领导者监督领导者’的格局。”栾靖宣直言,这种身份错位导致监事监督时难以真正履职。同时,部分监事缺乏基金行业所需的金融、法律专业知识,致使监督多浮于表面。   监事会与独立董事职责重叠,加剧监督“虚化”。基金公司设立独立董事制度,在关联交易、利益冲突等领域同样承担监督职能。栾靖宣表示,这使得监事会与独董职责交叉,实践中易产生“搭便车”心理,反而形成监督真空,监督资源的分散也削弱了整体效力。此外,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公司运营核心信息由管理层掌控,监事会若不主动介入,往往只能事后检查,难以实现事前预警。   楼秋然进一步表示,在《公司法》允许基金公司自由选择的背景下,部分基金公司撤销监事会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监事会确实存在未能充分发挥其制度功能的情况。现实中,监事会的功能发挥受制于多重因素,例如独立性缺失、专业性不足、往往由员工担任监事而无法制约高管等。而这也是《公司法》允许公司撤销监事会的一大原因。   楼秋然认为,公司治理质量的提升无法简单地通过内部治理机构的设立、撤销加以实现,叠床架屋的治理机构反而可能导致公司付出无谓的治理成本。基金公司撤销监事会后,不能“一撤了之”,应当进一步围绕审计委员会建构更加完善的治理机制。这些措施包括:提升审计委员会在公司内部的权威、提高审计委员会委员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为审计委员会履职提供更多保障和支持。同时,最重要的是在公司内部形成合法合规经营的企业文化。   基金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预计将持续推进。随着新《公司法》的实施和监管政策的引导,更多基金公司可能会跟进调整治理结构。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总监孙珩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基金公司内部治理需严格遵守《公
=*=*=*=*=*=
当前为第2/3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