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不到3年,兴业基金两换董事长,近年业绩陷入“爬坑”状态
===2025-10-17 18:21:06===
“强固收、弱权益”产品结构特征。截至2025年6月末,据数据,兴业基金在管公募基金中,债券型、货币市场型基金分别占比57.6%、38.8%,权益类基金规模占比不足4%。2024年,兴业基金的“权益大将”钱睿南出走更是留下不少非议。据兴业基金2024年9月公告,钱睿南因个人原因,“清仓”卸任在管的两只产品,并离开兴业基金。公开简历显示,钱睿南于2021年3月加入兴业基金;据统计,当年末他在管产品规模一度达79.5亿元,均为混合型产品,占兴业基金同期混合型产品规模31.6%。钱睿南此前可谓是兴业基金权益类产品的重要支柱,但收益却并不如人意。数据显示,钱睿南在兴业基金管理的3只产品任职回报全部为负,其中曾管理的兴业兴睿两年持有A、兴业多策略任职回报分别为-30.2%、-27%。据数据,兴业基金当前在管混合型基金32只,有一半规模在1亿元以下,仅兴业兴睿两年持有、兴业聚华两只产品规模超10亿元。新费率改革下“基本盘”或受冲击近年来,监管部门持续推动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对公募机构业绩形成直接压力。固收类产品管理费普遍低于权益类,费率下调进一步压缩了盈利空间。2025年9月,证监会正式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推动第三阶段费率改革,其中重点聚焦基金认申购费及销售服务费改革,鼓励权益类基金发展与长期投资。多家机构认为,本次费率新规几乎是重塑了基金销售生态,后续基金销售机构的收入压力和以债基为代表的基金负债端压力可能逐步显现。浙商证券(601878)分析师杜渐认为,本次费率新规对债基影响最大的为赎回费调整条款,例如增加投资者在6个月持有期以内的交易成本,在当前债基低收益环境下将进一步压缩短期投资者的实际持有收益,冲击短期投资者投资偏好,引起部分债基品种缩量。当前,债券型基金占据兴业基金半壁江山,费率改革新规落地后,产品结构失衡下兴业基金业绩或再面临压力。记者注意到,2025年下半年以来,兴业基金已经启动新一轮高管团队调整,而此次“换帅”是这轮调整的延续。2025年9月,蒲延杰出任兴业基金总经理助理。公开简历显示,蒲延杰有着丰富的权益投资经历,曾任兴银理财首席权益投资官、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固定收益投资二部总经理等职。此前7月份,兴业基金公告称,因工作安排,张玲菡由公司督察长转任副总经,而张顺国则由公司副总经理转任督察长,两人岗位实现对换。随着费率改革推
=*=*=*=*=*=
当前为第2/3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