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一线私募把脉A股 投资需精细平衡风险与收益
===2025-10-20 3:56:34===
因子确实成为了资金决策的重要依据。从近期部分业绩超预期个股的强势表现看,这一策略思路正在市场上得到验证。  葛秋石进一步表示,现阶段该机构将维持“积极但不追高”的思路。在成长板块中关注估值相对合理且基本面出现边际改善的方向,避免追逐缺乏业绩支撑的主题性投资,注重业绩兑现度;考虑到接近年底,绝对收益导向的资金有获利了结需求,四季度的操作也需注重防守。  在接受采访的多家私募机构中,一个明显的共识是:无论倾向于积极还是稳健,都需要保持策略的灵活性。邹文俊表示,投资者应以积极心态挖掘机会,但需要重点关注三大变量:地缘因素的进展、未来政策面关于新质生产力的内容以及中国宏观经济变化与逆周期政策的节奏力度。  高景气与均衡成为关键词  对于市场高度关注的科技成长与小市值个股的拥挤度问题,私募机构的看法存在细微差别。从近期相关板块的换手率和资金流向数据看,这些讨论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直接关系到组合的防御能力和收益弹性。私募人士认为,对拥挤度的准确判断成为当前控制风险的关键所在,过度拥挤往往意味着调整风险,而过度悲观则可能错失机会。  刘岩认为,经过前三个季度A股市场的较大幅度上涨后,当前的投资策略需更精细地平衡风险与收益,尤其要兼顾政策导向、行业景气度、资金流向及估值合理性等多重因素。在此背景下,建议投资者采取稳健为主、积极把握结构性机会的平衡策略。  对于科技主线的拥挤度,葛秋石认为,在日均成交维持万亿量级的活跃市场中,科技成长方向仍存在结构性机会,但需谨慎对待前期涨幅过大的板块。这些板块拥挤度已显著提升,对利空消息敏感度高,需结合业绩与产业进展精选估值合理的个股。  邹文俊则辩证地认为,拥挤度和景气度往往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景气度高的方向往往交易拥挤度偏高,反之亦然。虽然从成交额占比和机构持仓占比等指标看,科技成长方面的拥挤度显著提升,但拥挤度和资产价格“泡沫”要用边际变化的眼光去看待。  此外,华辉创富投资总经理袁华明分析,当前科技成长和小市值个股估值处于高位区间,如果市场情绪发生变化,短期部分品种的确会面临调整压力。但人工智能、机器人、半导体和新能源等细分产业方向将长期处于景气周期,中长期投资机会依然存在,投资者可适度把握市场调整的机会展开布局。
=*=*=*=*=*=
当前为第2/2页
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