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向“新”发力以“质”取胜新质生产力点亮一线PE/VC投资地图
===2025-10-20 15:45:34===
  五年之间,伴随人工智能觉醒,量子科技起航,商业航天腾空而上,新材料与新能源重塑工业底座……一场关于未来产业的集体答卷正徐徐展开。   “十四五”期间,新质生产力的概念被创造性地提出,新质生产力理论指导高质量发展。围绕着“新”,“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资本作为最敏锐的时代触角,正以投资方向的变迁,记录着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轨迹。近期,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采访了多家一线PE/VC机构,回顾“十四五”期间,有机构在具身智能领域前瞻布局“脑、手、足”产业链,有机构在可控核聚变、机器人与电动航空等硬科技方向深耕不辍,还有机构通过构建产业生态加速推动新质生产力成长。他们的投资路径不同,却共同汇入一条时代主线——用资本的力量,为中国新质生产力书写了一份跨越时代的答卷。   大胆资本布局“新物种”   当2022年底ChatGPT以两个月用户过亿的速度横空出世时,鲜有人预见,仅两年左右的时间,全球已进入百亿级参数大模型加速发布与迭代的新阶段;当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登上2025年春晚舞台,以精准舞步跳起中国秧歌时,人们才真正意识到,具身智能的时代,已然到来。   近五年,一线PE/VC机构以真金白银投向硬科技前沿,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坚实的金融支撑。今天,在北京、杭州、合肥、深圳等创新集聚地,“新物种”不断涌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可控核聚变、电动垂直起降飞机(eVTOL等代表性赛道成为资本集中布局的焦点。   红杉中国的布局印证了资本对“新物种”的前瞻判断。自2005年成立以来,红杉中国先后投资了逾1500家企业,其中不乏具有鲜明技术特征、创新商业模式、具备高成长性和高发展潜力的“新物种”公司。   以机器人为例,红杉中国是该领域中布局最早和最广的风险投资机构之一。宇树科技就是红杉中国种子基金自2020年Pre-A轮就开始持续支持的企业。红杉中国见证了宇树科技从四足机器人向人形机器人迈进、从工业级机器人向消费级机器人拓展的完整周期。红杉中国还成功投资了智元机器人、梅卡曼德、海柔创新、思灵机器人、九号公司、傅立叶智能等多家
=*=*=*=*=*=
当前为第1/4页
下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