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0点之上如何布局?头部公募策略会解码四季度攻守之道,AI、有色、创新药接下来这样走
===2025-10-24 10:43:04===
四位新生代基金经理,基于各自深耕的能力圈,分享对新经济机会的深度思考。
曾英捷从实业经验出发,聚焦新能源与新技术双主线。他指出,经历2022至2024年的深度调整后,新能源行业正迎来“盈利拐点+技术突破”的双重驱动。储能领域尤其值得关注,国内大型储能在政策引导下正从“垃圾储能”转向“优质储能”,2025年峰谷电价差扩大将持续激发需求;海外市场则在高电价环境下保持强劲增长。
技术层面,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超预期,成为全球企业争夺的下一代技术制高点;光伏BC技术通过提升光吸收效率实现降本增效,较传统TOPCON技术显现明显溢价优势。
刘力思则将目光投向AI算力与硬科技领域。他认为,AI引发的“生产力革命”逻辑依然坚实,北美市场已形成从上游投资到下游应用的良性循环。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外算力建设存在显著规模差距,国内头部云厂商年资本开支约1000亿元人民币,而美国同业投入达千亿美元量级,七倍的差距预示着国产算力产业链的巨大发展空间。
在应用层面,ToC方向的AI化进程加速,包括智能客服、内容审核等场景落地成效显著;ToB领域虽仍处积累摸索阶段,但长期潜力不容忽视。
张飞鹏基于对互联网行业的深刻理解,指出AI正在开启的“生产力革命”,空间远超互联网的“注意力经济”。他以游戏行业为例,2024年下半年版本更新频率同比激增200%,这背后是AI大幅提升开发效率的结果。
在客服领域,AI已从简单问答升级为直接处理退货、维修派单等核心业务流程。“智能客服解决率从80%提升到90%,看似只差10个百分点,但未解决率从20%降到10%,人力替代效率是成倍增长的。”张飞鹏强调,当AI从“替代人力”进阶到“重构工作流程”,产业价值将远超互联网时代的用户时长争夺。
王开展侧重制造业,从“产业周期”视角切入,他认为新经济不是“否定旧经济”,而是“寻找新增长动能”。
他直言:“新和老没有绝对的好坏,2021年大家关注新能源时,最好的资产是煤炭;核心要看产业供需周期和估值性价比,而非标签。”今年新经济领域的亮眼表现,本质是“出海+技术突破”带来的增量:创新药出海、有色出口、AI硬件外销,均是中国制造业全球竞争力的体现。不过,王开展提示,AI硬件投资周期可能逐步走向过热,需关注性价比,“当前我更倾向于在新消费、制造等领域寻找低估机会”。
总体看来,四位基金经理均强调,
=*=*=*=*=*=
当前为第3/6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