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尴尬”的市场中性策略
===2025/11/25 6:18:59===
  □截至11月14日,有业绩记录的689只股票市场中性策略产品年内平均收益为9.8%,远低于同期股票多空策略的18.96%、指数增强策略的38.76%。从波动率来看,今年以来股票市场中性产品的波动率达158.62%,明显高于去年全年的102.89%  □究其原因:一方面,年初大量资金出于避险需求涌入市场中性策略,拥挤度有所提升;另一方面,融券余额的逐步下降使市场中性策略只能用股指期货对冲,基差波动自然会有所加剧,导致策略的夏普比率出现变化  年初资金追捧的市场中性策略,如今面临尴尬境地。  据私募排排网统计,截至11月14日,该策略年内平均收益不足10%。与此同时,该策略产品年内波动率(区间收益率的标准差)超过150%,相较去年明显提升。用投资者的话来说:收益率表现平庸,波动还加大了,说好的“固收替代品”呢?  在此背景下,私募和投资者开始重新审视市场中性策略的价值。据悉,部分量化私募已暂停市场中性策略的新增投资者申购,或者只对机构进行售卖。多位渠道人士透露,近期不少客户选择赎回市场中性策略产品。  业内人士表示,过去几年,市场中性策略被投资者理解为“固收替代品”,但资金涌入、融券对冲暂停等都不可避免地加剧了策略波动。接下来,该不该把市场中性策略类产品提供给个人投资者?如何通过策略创新、风控升级、投资者陪伴等手段,满足仍在持续增长的稳健型理财需求?如何真正实现资金与资产的风险匹配?  市场中性策略成了“鸡肋”  “市场中性策略属于两头不讨好!”一位私募市场人士的感慨,是今年以来市场中性策略表现的真实写照。  该私募市场人士坦言,过去3年,由于市场波动加剧,市场中性策略因具备一定对冲功能,展现出较为稳健的业绩特点。尤其是在无风险收益率下行的背景下,这一策略往往被投资者视为“固收替代品”。因此,今年初大量资金涌入市场中性策略,但是从年内业绩和波动情况来看,投资者对市场中性策略产品的体验一落千丈,私募获取的业绩报酬也远不如量化多头策略。  据私募排排网统计,截至11月14日,有业绩记录的689只股票市场中性策略产品年内平均收益为9.8%,远低于同期股票多空策略的18.96%、指数增强策略的38.76%。从波动率来看,今年以来股票市场中性产品的波动率达158.62%,明显高于去年全年的102.89%。  而且,今年8月A股强势上涨,但
=*=*=*=*=*=
当前为第1/3页
下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