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历史估值只是一条马奇诺防线
===2017-10-8 18:43:14===

  许多投资者在分析资产时,喜欢说一种话,“已经达到历史最低估值”、“历史上估值最低就是多少多少,现在已经折价了多少”,诸如此类。问题是,他们没有意识到,“历史最低估值”看起来似乎牢不可破,但其实却是一条可以被轻易突破的马奇诺防线。这条防线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问题,我们究竟看多长时间的历史?举例来说,一支股票上市的时间只有3年,那么它的“历史估值”就只有3年时间,而3年时间里产生的最低估值,不一定是个特别牢靠的估值底。即使这段时间长达5年、7年、甚至10年,也不一定能反映所有的情况。  举个大家不一定留意过的例子,按资讯用总市值权重法的统计,上证综合指数的PB(市净率)估值在1994年7月达到最低1.7倍,是当时中国有股票市场以来的最低估值。但是,11年之后,这个数字在2005年6月被刷新到了1.6倍,而在2014年5月又达到了1.2倍。  第二个问题在于,按照一个资产自身估值计算的历史最低估值,可能仍然很高或者至少不够低。也就是说,自身的最低估值,也许没有达到同类资产在历史上曾经反映出来的最低估值。  当然,这绝对不是说,没有达到本类资产的最低估值,就一定会达到最低估值,而是说如果仅仅使用“一个资产已经达到自身历史最低估值”就来投资的话,往往会把资本的大厦建立在沙滩上。  以前有段时间,许多投资者一说到A股市场股票破净(PB估值小于1,即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就觉得估值很低,因为A股的股票,在自身历史上很少破净。但是,如果我们看看香港、美国股票市场,就会发现破净者大有人在,健康的公司股价因为市场情绪而跌到0.4、0.5倍的净资产估值,或者问题公司的股价跌到0.2倍的净资产估值,都是很常见的事情。  结果,在2014年年中,大量A股股票破净,许多健康的优秀公司甚至只有0.6到0.8倍的市净率。当然,当时极度低廉的估值形成了一个极好的买点,但是对于之前看到这些股票破净就破釜沉舟买入的投资者来说,他们必须忍耐一段不短的痛苦时间。  第三个问题在于,一个资产的情况可能已经今非昔比。比如一个股票所在的行业开始趋于饱和、竞争开始激烈,一个债券的还款情况堪忧,一个房地产所在城市的人口流入开始下降,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使用历史估值来进行比较,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比如说,在日本房地产泡沫鼎盛的1989年,东京的房地产租金回报率大概只
=*=*=*=*=*=
当前为第1/2页
下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