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投资不容易好好找股票才是硬道理
===2017-10-19 22:41:38===
本周一是个特别的日子,十年前的这天(2007年10月16日)上证综指触碰到了6124.04点的历史高峰。
若仅参考上证综指,假设一个投资者10年间取得了30%的收益率,是不是可以沾沾自喜呢?事实是这个收益率跑输了同期58%的股票(十年间所有可比股票涨幅的中位数为46.66%);如果这是一个基金经理的业绩,他将排名前三分之一(基金经理的中位数水平是14.17%).
假如你在十年前如抓阄一般随便挑一只股票,十年后你将有89.53%的概率跑赢上证综指。
更有趣的是,还是十年前随机挑一只股票,十年后你将有六成的把握战胜五成的基金经理,甚至还有五成把握排名全部基金经理的前三分之一。看样子,基金经理们惯常吹嘘的战胜指数云云,也不过是在打一张假靶子,忽悠持有人?
显然,作为基金经理,是有一肚子委屈的,有数据为证。
中证500指数(一个中小盘股指数)涨幅的遥遥领先表明过去十年间大盘股与小盘股的冰火两重天。不考虑分红因素,2007年10月16日当日收盘市值排名前50的股票在10年内贡献了超过16%的指数跌幅,考虑了分红之后跌幅贡献接近20%(因为个股有分红收益而指数没有),而且不能忽略随后于10月下旬和11月中旬纳入指数的巨无霸“中国石油”和“中国神华”。
但这与基金经理的业绩有什么关系?似乎没有哪份基金合同规定了基金经理只能买大盘股……再来看数据,下表是两个代表指数样本股过去10年间(2006-2016)的利润复合增长率:
如果股价涨幅与利润增幅同步,那么代表大盘股的沪深300指数应该是赢家,考虑到大盘股更高的分红率,实际收益率的差异应该更大。然而股市的赢家却是小盘股。壳资源集中于小盘股,题材股多欠缺流动性又具有限售期不确定(长期停牌)的特征,这些因素的确构成了主要以基本面为驱动的基金经理们在决策过程中的真实障碍,似乎基金经理们确实有为业绩辩解的理由:很难投资于那些流动性差的有着诸如借壳重组概念的高收益股票。
但换个角度来看,虽然过往十年中涨幅惊人的股票多经历了借壳等重大重组,但在涨幅榜前100位的股票名单中仍不乏恒瑞医药、格力电器、贵州茅台、华东医药、片仔癀、金螳螂、云南白药、苏泊尔、扬农化工等纯粹基本面驱动的长期牛股。退一步讲,如果选到市场前三分之一的股票,收益率也有86%,而不是14.15%。
是什么导致了业绩与市
=*=*=*=*=*=
当前为第1/2页
下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