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证券徐彪:如何甄选优秀品质的“成长股”
===2018-6-18 21:05:20===
的公司数量最多,60倍以上的数量比较少,而15倍以内的数量相对比较多。在2015年,25倍以内的公司几乎没有,65倍以上的公司占比最多。最新一期的情况来看,估值区间主要分布在35-60倍和15-35倍之间。 考虑到不同估值区间的公司业绩成长性不同,我们计算不同估值分组的PEG中位数来进一步比较估值和增长能力的差异。从下图可以看出随着估值中枢的提高,PEG也随着提高,这说明PE估值高的股票组业绩增长性不足以抵消其偏高的PE估值。35倍是比较重要的分水岭,在35倍以下的各分组中,PEG中位数低于1;而35倍以上的PEG中位数要大于1,其中35-45倍的PEG中位数大致在1.1-1.3倍之间,而45倍以上的PEG在1.5倍以上。2、不同估值组的业绩回溯 我们将策略组合的股票按照PE(TTM)进行分组,划分为0-15、15-25、25-35、35-45、45-60以及大于60的6组分别进行回测。我们将其中25倍以下的两组合并称作GARP策略(价值成长)。 下图展示了各个估值分组的品质成长股的回溯净值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估值大于60的分组收益率最高,并且一直领先于所有其他组合;其次是估值介于35-45之间的分组,从2016年开始明显走强,与估值大于60倍的分组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这两个策略取得更多超额收益率的时点又有所不同。估值大于60的分组主要是在2014-2015年的杠杆牛市中获得最多的收益,而估值介于35-45的分组是在2016以后获得较多的超额收益。 其他几个分组的累计表现比较接近,只是获取超额收益的时段略有不同。15-25倍估值分组和25-35倍估值分组净值曲线一直比较贴合,而45-60倍估值分组则在2016年至2017年相对落后,直到最近才开始追平。 15倍以下估值分组从2015年开始就持续选不出股票,直到最近一期,才选出一只股票。 以下是累计收益率的表现及相关统计特征。60倍以上分组的收益率最高,回撤也最大;35-45倍分组的收益率其次,回撤居中。从夏普比率来看,60倍以上的分组最高,其次是15-25倍的价值成长组,35-45倍的分组第三。 以下是各个分组分季度的收益率比较。下表中标红的是在同时期相对最佳的分组,标绿的是相对最差的分组。由此可以看出35-45倍估值分组的表现更加稳定,四次表现最佳,一次表现最差,表现差的时候波动也相对更小;而60倍
=*=*=*=*=*=
当前为第4/6页
下一页-上一页-
=*=*=*=*=*=
返回新闻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